保胃健康 | 煲仔饭里的它竟也能健脾燥湿很多人都忽视了!_锅巴_广东省
讲到祛湿,广东人可是高手,
他们除了知道避免外界环境的湿邪,
懂得用报纸铺地、烛炬祛湿。
还长于利用药食两用的食材进行烹煮,
同时会根据体质不同进行加减变革,
知道舌苔黄腻、口臭明显的是湿热的表现,
会配马齿苋、车前草、木棉花等;
清楚舌苔白腻、腹冷便溏是偏寒湿,
要用陈皮、生姜、砂仁等温化寒湿。
可偏偏有一个健脾燥湿的食材,
很多广东人都忽略了它,
乃至连爱吃煲仔饭的你,
也可能未曾察觉,
那便是锅巴
我们广东人称之为“饭焦”。
险些每个家庭都知道什么是锅巴,尤其是经历过上世纪自然磨难和困难年代的田舍人,对锅巴的印象尤为深刻。那年头,生产粮食的田舍人稀粥都无法知足填肚之需,干饭愈显得名贵。偶尔过年过节,别说大米饭,便是那烧过火结成焦黄色的锅巴也是小孩子求之不得的食品。
金黄酥脆,犹如石破天惊
锅巴还有许多有趣的雅称,个中有一名为“石破天惊”。相传旧时有户人家来了不速之客,但厨房里鱼肉蔬菜已尽,掌厨者只好在仅有的锅巴上想妙策。只见他先把锅巴放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脆酥,再冲上一碗用口蘑制成的鲜汤,端到桌上。
他当着众来宾,将锅巴放入汤内,只听“哧啦”一声爆响,令人惊奇,食之鲜喷鼻香适口,博得客人叫好。
从此,锅巴成了奇特的名食,有人写诗赞道:“席间一声春雷响,震醒欲醉多情人。”
为什么锅巴能健脾燥湿
中医认为脾的生理特点是喜燥而恶湿,换句话说,脾喜好干燥的环境,不喜好湿的环境。而锅巴刚好性温,能燥湿。
为什么锅巴性温?制作锅巴须要什么?须要火候,火候不到位,锅底就形成不了那层焦黄脆口的锅巴。多了这一道火力炮制的功夫,锅巴便具有了温的特性。除了火候成分,还须要考虑锅的成分。以前我们老百姓是用普通的锅煮饭,锅底隔三差五就会有锅巴的,那时吃的饭,实在是温性的。但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用上了电饭锅,很多电饭锅的内里都覆盖了分外的不沾涂层,再加上电饭锅的自动跳制温度设计,超过一定的温度自动不再加热。以是现在电饭锅里的饭最多是平性,不再具有锅巴温中的特点。随着这生活习气的小小改变,人们的体质就这么悄悄发生了质的变革,脾虚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而锅巴为什么燥湿呢?实在经由焖煮,那变焦黄的部分已经是微微炭化,而炭不只可以吸湿还可以吸附极眇小颗粒。就像我们梅雨时节或者装修后爱买的活性炭包一样,具有吸湿、吸附甲醛等特点。不同的是锅巴能入口,还好吃!
锅巴下肚,把胃肠里多余的水分和粘腻吸附掉,顺利排出体外,就犹如请了一个清洁工彻底打扫了一遍。而锅巴治疗寒湿型腹泻的事理还是健脾燥湿,收敛止泻。譬如活性炭止泻,有吸附收敛双重浸染。也像现在常用的蒙脱石散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末了,锅巴带焦喷鼻香味。气味在治疗疾病时会发挥主要的浸染,脾之味在喷鼻香,中药芳香化湿醒脾,食品焦喷鼻香醒脾。用一个生活知识来比喻吧,就像我们一闻到真正的饭菜喷鼻香,食欲就自然而生。从中药的角度看,芳香可以化湿。
以是,《本草大纲拾遗》 卷八诸谷部对焦锅巴这样表述“锅焦,味苦甘,性平,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八珍粉用之。”
中医奥妙之处,就在看似平凡之物,看似废弃之物,却能变为药用,实有变废为宝,让人萌生化腐烂为神奇的惊叹!
锅巴还能助消化
锅巴味甘平,性温,归脾、胃、大肠经,紧张功效用“厚肠胃,助消化”六字概括极为妥当,也便是说锅巴有健脾、止泻的功效,治疗久泻不止、积食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可单用研粉也可搭配其他中药利用。
治疗积食的锅巴制作比较大略,且效果良好,五一假期吃了太多大鱼大肉的可以考试测验制作。
【材料】:大米、水、山楂粉、麦芽粉。
【制作方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水盖上锅盖大火熬煮,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搅动,防止粘锅,10分钟旁边大米即被煮熟,舀出大部分米汤,使剩余的米汤刚好没过大米1厘米旁边即可,此时加入适量山楂粉和麦芽粉,搅拌均匀,盖上锅盖,小火焖20分钟旁边就能得到酥脆适口、金黄有喷鼻香的锅巴了。
【浸染疗效】:锅巴本身具有健胃消积的功效,佐以山楂消肉食积滞,麦芽消面食积滞,三药同用,温和而效强,且山楂味酸、麦芽甘甜,使得锅巴喷鼻香脆酸甜,这样的美味可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掉”。
把稳把稳!
这里说的锅巴,是煮饭时自然焖出来的微焦色黄而带喷鼻香味的锅巴,不是焦黑带苦,黑糊会有致癌物苯并芘。现在制成零食的锅巴,失落之自然不说,还过于干燥,并添加太多调味料,吃多了还难以消化,碍脾生湿。
锅巴是个好东西,但过犹不及,寒湿困重的人们适当吃一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每天吃或者餐餐吃哦!
锅巴有这么多的功效,
走起,
我们吃煲仔饭去!
专家先容
专家先容:
黄穗平,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互助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国家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天下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干系性胃病学术联盟主席、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创新团队领头人,专攻中医上风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
善于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能,培养硕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揭橥医学论文180多篇。得到“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年夜夫”、"2017胡润-安然中国好年夜夫"称号。
出诊韶光: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3楼特需门诊,周三上午康健咨询及夜间内科门诊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大德路111号),周四下午固生堂岭南国医馆东山分馆(广州市中山一起48号)。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给我好看的人
越来越好看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