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自秦汉至盛唐,可谓达到黄金时期,再由盛唐到明代,连统统生活上所需的器物都达到了幽美的程度。
故装饰和家具当然不能例外,也随之进至最都雅适用的田地。

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_外形_家具 地板

装饰和家具在模样形状上的演进,完备与建筑形式相互干连。
中国建筑在构造上到唐、宋时期已然显示合理化。
过此渐趋装饰化,反而将构造方面的优点丢失很多。

同样的装饰和家具也是如此。
不过它的变革较比晚着数百年。
在明末、清初仍旧保留着传统模样形状。
直到清代康乾往后,才有明显的变革。

装饰和家具在我国古时很少专书论述。
可以见得到的,只有些片断的笔墨和图画。
幸而在明以上的绘画及传奇木刻图中,给我们留下些能以追踪原来模样形状的机会。
再参照遗物,勉强能够找到些许线索。

明代绘画与传奇木刻图中所见的室内装饰和家具

(一)室内装饰

明代绘画以仕女画中所描写的门、窗、户、牖、格扇、屏风、随墙书柜为最多。
更从明仿宋画中,也可以窥见宋、明之间的装饰模样形状、传奇木刻图中,装饰模样形状尤多。

图 / 明仇英仿宋李公麟赵飞燕外传画中所示明代家具及室内装修模样形状

图 / 百美图中反响的明代室内家具及陈设

门户和窗牖的用场,在建筑上虽是一室的出入口和透风度光设备,而在模样形状上有各类不同的变革,显然是属于装修的一部分。
故在工程做法里列入装修一项。

在敦煌壁画中和历代绘画及木刻图中,很随意马虎看出来古时牖(槛窗)的模样形状,并不像今时北京民宅的支摘窗,而是板棂窗,同可以开阖的格扇窗,格扇窗窗框之间的棂条模样形状很多。
《园冶》书中有柳条式棂条多少式,乃宋、元以来民宅所常用的。
建筑设计参考图有外檐装修图集,个中也有不少明以上的窗棂模样形状。

唐至明、清之间,窗棂模样形状的变革,见图所列数式。

图 / 唐至明、清期间的窗棂模样形状

个中子见于敦煌壁画与唐塔,丑见于宋、明画中,寅、卯见于明画及传奇木刻图中。
辰见于清式工程做法则例。
诸式之中以明代模样形状变革最多。
可谓集窗棂模样形状之大全。

隔断和栏干在明代画中,也很常见,模样形状简雅脱俗。
随墙书柜见于明木刻图中,模样形状似柜之嵌入墙内者,板门用四抹做法,高下用门轴,既经济又都雅。
墙窗之外置尺栏,与《园冶》所示吻合。

图 / 百美图中明代陈设与栏杆

图 / 百美图中明代的随墙书柜

(二)家具

家具遗物在年代上创造最早确当推周代的铜几(禁)。
几为长方形,有几面,有边框支架。
其次为朝鲜出土的汉代漆器,木质翘头砚台。
在这往后的,便是宋画所见和巨鹿县

出土的宋代桌椅。

北宋木桌 河北巨鹿出土

北宋木椅 河北巨鹿出土

桌、椅均木制,坐面为边框与板心合成,腿为圆方柱形,深合建筑构造方法。

至于明画与传奇木刻图中常见的家具,则有几、桌、案、橱、柜、凳、床、榻、脚踏(一名承足)、衣架、灯台等等,其模样形状和做法处处都与现存遗物符合。
可以说当时日常生活上所用的家具,无所不有了。

(三)现存明式家具之模样形状与做法

家具模样形状是由建筑形式演化出来的,各国都是如此。

中国建筑自有史以来便是以木质的梁、柱做骨干,以是家具的做法也是用柱做支,用梁做架,至于板面的边框,支柱的拉撑,也都是取法建筑构造办法,腿之上端向里倾斜,有如大木构架角内的斜侧(宋称侧脚),和上端较下端眇小,有如柱的收分,使物体显示安定性,都是同样用意的。

中国家具在做法上特殊的一点,是板面的布局方法,不论几,案,桌,椅,凳,柜门,凡用板做面的,都是用四条边挺做框,中间镶板心。

边挺的用材厚于板心。
在两条边挺和交角的地方,用四十五度的格角榫。
边挺的里边做通槽,板心四边出榫,嵌入通槽之内。
在板心的内面做燕尾槽,而以穿带横贯槽中。
如此则板心虽薄,而没有翘起的危险。
至于穿带的多少,则要看板心的是非而定。

这种做法的家具有两种优点:

一、用材经济。
一件家具的幽美与否,大半要看板面的纹理是否整洁干净。
木材本身多带毛病,如结疤缝隙、污斑等等。
故在选用材料上非常困难。
有时得到一件美材,决不应轻易利用。
为使板面的看面都雅,必须将美的部分只管即便用于板心上。
别的边挺、柱腿、拉枨、楣牙等看面用材较狭,自然随意马虎选择了。

二、预留伸缩余地。
板面过宽最随意马虎伸缩,乃是无法避免的。
用边框穿带的做法,将板心之一边用胶粘实,对边虚缝则虽遇伸缩,也不致使板面分裂。
尤其支架部分不因板面的伸缩而导致卯榫的疏松,方能保持坚固。

家具的构造在乎卯榫,而不在钉胶,中国家具的卯榫方法在明代确实合于力学事理,是不能否认的。

明代家具表面看来都是纤巧大略,而在构造的卯榫上却结实有力,毫无轻忽敷衍的地方。
虽然有时也有竹钉,鱼胶,不过长短分分外加牢的意思而已。

明代家具的用材约可分为大理石,螺钿、雕漆、推光漆、紫檀、黄花梨、红木,杞梓木,楠木,樟木,南榆,黄杨等等。

紫檀与黄花梨为最“雅静”之木材。
而二者又各具特色,难分轩轾。
紫檀颜色深奥深厚质,坚实而密,颇显端庄,富沉静美。
黄花梨光荣秀润纹理变革无穷,在华贵之中带素雅美。

上述两种硬木家具,又有雕花与素面之分。
完备雕花的黄花梨,反而不如素面的真纯文雅。
缘故原由是雕花之处,将木质本身固有的纹理美掩蔽,而失落去雅的精神了。

(四)北京民宅配置环境与室内装饰、家具的今昔比较

中国民宅的平面配置,自古即采纳均齐格局。
一正之外必有两厢。
大略的民宅,一院之内,有三合房,四合房,较大的则有两进院至四进院。

每座建筑又分三开间,五开间。
有的带前廊和后厦。
在正房与厢房之间也有用廊子连接起来的,叫抄手游廊,正房对面的游廊中间置垂花门。
垂花门以外有倒座(南房)和大门。
至于正房和厢房两侧的耳房及套间,是随地形而增减的。

北京民宅的一样平常配置方法,直到现在还是不离上述的环境。

至于房屋以内的分间方法,是用隔断将间与间隔开,或一间隔为两段。
隔断是由槛、框和格扇合成的。
每扇格扇的做法分二抹三抹四抹以及六抹。

“抹”是抹头,便是两条竖边挺中间的横木。
格扇上半是格心,下半是绦环裙板。
格心的棂条(窄木条)有一壁的,有二面夹纱的。
普通常见的棂条模样形状为灯笼框。
(格心棂条模样形状很多。
《园冶》和《外檐装修参考图》里,有棂条模样形状图版。
)

槅扇构成

格扇的棂条模样形状,在清代以前,多用柳条式直棂,或方眼。
北京智化寺方丈里还有留到现在的明时遗物。
此外有亚字迥纹的,究不如直棂古雅。

直棂格扇的长处是竖棂多,横棂少,裙板也多是素面的。
这种模样形状,是既合乎雅又顾及到洁。
由于横棂过多,不免积尘难拭,有碍清洁了。

康乾以来的格扇,不但横棂加多,而且雕花太繁,像裙板,绦环和格心的卧蚕,工字及搜空的花板、费钱,卡子,方胜等,都偏于用繁复的花卉、鸟兽做图案装饰,而忽略了实际的运用。
结果在前后的比较上,显示出下列的差别

——模样形状上,由大略而繁复

——手腕上,由风雅而粗重

——功用上,由实际而虚伪

——卫生上,由雅洁而污垢

寿康宫室内的内檐槅扇

此外还有一种分间方法是罩。
如几腿罩,落地罩,栏干罩,花罩,八方罩,圆光罩等。
罩是由格扇和横披演化而来的。
罩的用意是分间而不隔开。

几腿罩是两边抱框落地,有如几腿,而在上边安横披飞罩或牙子。

落地罩是只有两扇格扇,沿抱框安装,上边横披与几腿罩同栏杆罩常日是将安罩的地方,分为三段,中间一段做门口,两旁安栏杆,上边也同几腿罩差不多。

花罩是将雕镂的花板安在几腿罩槛和框之间,而留出瓶形或葫芦形的门口。

八方罩是在落地罩的横披、格扇之间四个内角上,各安四十五度三角形格扇,将门口做成八角形。

三角形小格扇,常日用冰裂梅格心。
圆光罩是将八方罩的八角形门口,改为圆形。
也有将花罩的瓶形门口,改为圆形。

清代内檐隔断种类

罩在清代以上,究为如何形制?到目前也从没有创造过它的实物模样形状。
然而自乾隆以来,已成为一种盛行的室内装饰了。

样式雷所做的画样、烫样里,关于罩的模样形状,非常之多。
清内务府有楠木作之设,也是专门雕刻花罩一类的东西。

以上虽是为宫室、府第、离官、苑囿特备的,然而言传身教,在较大的民宅里,也多将花罩的纹样翻新,以为能事。

顶棚一称仰尘,在大式房屋里称天花,也是装饰的一种。
在北京民宅里,常日是用纸糊或苇棚。
特殊的建筑里,也有像寺院祠堂和南方民宅所常用的“彻上露明”做法。

天花板多用在宫殿寺院府第里,民宅里是不常见的。
顶棚的模样形状分平棚一平两切、车棚数种。
平棚是最整洁的模样形状。
一平两切是为补救顶棚过低,将平切的一段,升到房架的金檩下皮,再由金檩斜下到檐檩,做成坡的两段。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模样形状。

顶棚在明清两代没有什么显著的变革。
只有天花上的彩画,是随着清式大木彩画模样形状,增加些繁复华美图案,而忽略明代那种朴素和持重的本色了。

普通民宅在建筑的功用上,因受佛教的影响,多将佛堂设置在正房的明间之内。
较大的住宅,则另建佛堂。
佛堂之设于明间的,有下列佛前家具:供桌,供案,喷鼻香几,罄几等。

比古老的民宅佛前家具模样形状,仍有明代作风。
上述佛堂之制,在清末民初,到处可见,近十数年来,才逐渐变革,有将佛供排挤出人的住处的趋势。

容室的位置多在正房的次间厢房耳房和套间内,寝室的炕,在北方沿用极久。
北京民宅中大半有炕。
炕的功用,因合于景象与温度,及材料经济的几种条件,在北方民宅中仍延续不断。

寝室的家具,如代替炕的木床,在南方民居中多用之。
北方采取木床,想是在明初永乐迁都北京,才逐渐普遍开来。

明代木床多带床架,俗称架子床。
床架周围用帷幕,床顶置仰尘。
炕几俗称炕桌,是寝室常见的家具,柜橱、连二橱、凳、墩也都是常见的家具。

清 紫檀四柱灯笼锦围子架子床

屏风也因此前客厅里的一种必备的家具,分座屏和折屏两种。
屏风又分固定的和移动的两种。
插屏有大理石、雕漆、紫檀、花梨等制材,下面多用木座。
折屏风尚称围屏便是较低的格扇。

一只茶几,两把椅子更是客厅里必备家具的组合办法。

清乾隆往后的家具,侧重雕花装饰,把明代家具的机动模样形状,改成拙笨模样形状。
我们单拿明清两代的椅子来比较,便可以看出这种变革了。

此外有条案,方桌,杌凳,瓜楞墩,鼓儿墩等,都是客厅里常见的家具。

书斋多设置在较比宁静的房间。
如套间或跨院里另建两三间。
书斋里的装饰和家具的模样形状因此肃雅脱俗为主旨。
家具有书案,书橱椅,凳等。

明画里所见的书斋支配多是大略洒落,毫无嚣尘的气慨。
书案的一端常临墙窗,墙窗洞开,檐际悬挂竹帘。
后此则逐渐采取均齐布局,气度也不如前者大方。
家具的陈设上,趋向繁琐,模样形状上也难免不免笨重。

综上所述则建筑物在平面配置上,自从明代以来,没有多大的变革(园林建筑除外)。
但在装饰和家具的模样形状方面,前后涌现显著的差别,至于变革的关键,简而言之,便是由实际化人于虚荣化了。

室内装饰和家具的支配若想使它适宜于人生的兴趣,撤除在模样形状上采纳大略文雅之外,在配置上也不可拘守对称办法,而必须利用技巧,发挥均衡格局。

室内装饰和家具在当代建筑中,因此大略适用为原则。
设计者尤其不可忽略下列的五个条件:一、功用;二、美感;三、坚固;四、经济;五、卫生。
合于上述条件的,才可以算当代化。

明代装饰和家具,在模样形状上是简雅的,在做法上是合理的,我们如若想在建筑上,发展东方固有艺术,千万不可忘掉明代装饰和家具的优点。

自从西方建筑艺术传到东方以来,对付布局材料上的力学事理,确实有不少补助。
不过在模样形状上,也相称影响我国古有的形式。
所幸有建筑界的先达,看清此点,极力提倡中国建筑借以挽回颓势。

日本接管西方文化,较我国为早,然而对付本国固有艺术的优点,仍极力保持,不使消逝。
室内装饰和家具,便是很明显的一例。

比来一样平常人崇尚西式家具,险些将我国原有的家具模样形状和做法,有一律推翻的趋势,这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我敢大胆的说一句:“当代化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舶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