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活”了近700岁的四川壤塘藏式老碉房_壤塘县_藏族
中新网阿坝壤塘8月18日电 题:直击“活”了近700岁的四川壤塘藏式老碉房
作者 王利文 安源
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日斯满巴碉房安静地耸立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宗科乡加斯满村落石波寨。在阳光照耀下,6楼的木栏上,新收割的青稞散发出淡淡暗香,76岁的碉房东人洛吾王尔甲正坐在3楼客厅绘制唐卡。
日斯满巴碉房建筑于元末明初,共分九层,高25.6米,客厅、寝室、厨房、经堂、畜生圈、杂物库房等一应俱全,是一座保存无缺的藏式传统民居。碉房坐西向东,背靠青山,前临绿水,形如阶梯,下大上小,精美壮不雅观。2006年,日斯满巴碉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斯满巴碉房耸立于阿坝州壤塘县宗科乡加斯满村落石波寨。 王磊 摄
“爱情之巅,磐石之安”,碉房外侧的大字仿佛在诉说:这座建筑的一砖一瓦是藏族公民的爱情、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从顶楼远眺,石波寨的景致尽收眼底,洛吾王尔甲停下画笔向我们提及碉房的历史:曾经,嘉绒绰斯甲土司之子泽旺扎西不符合贵族婚姻规定,与贫民女子蓉忠斯基相爱,被驱赶到嘉绒西部的泽旺扎西修建了这座具有嘉绒、康巴、安多藏族建筑特色的碉房,后为土司画师利用。不同于多数封存保护的古建筑,这座碉房到洛吾王尔甲已传承利用十四代。
“我们家世代都住在碉房里,我听着爱情故事终年夜,目前家里住着8个人。”18岁的依措卓玛是洛吾王尔甲的小孙女,在成都念书的她趁着暑假帮家里收青稞,“碉房见证着我一点点终年夜,小时候总以为高大的门框,已经把我脑袋撞疼好多次了。”
76岁的碉房东人洛吾王尔甲正在攀爬碉楼。 王磊 摄
古老的碉房也随韶光发生着新变革,4楼露台的太阳能面板是8年前安装的;5年前“入驻”了最小的家庭成员流浪小狗“迪迪”;两年前,依措卓玛和爸爸将一篓篓的石头背上3楼,填铺泥土露台,办理了雨天客厅满地泥浆的问题。为外墙和房顶添泥土、清杂草、防止夏季漏雨或墙体开裂则是爷爷从小教给依措卓玛的必修课。
日斯满巴碉房反响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审都雅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代价。据壤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管所所长依西娜姆先容,它是阿坝州已知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式传统民居建筑,被称为“藏族民居之王”。
洛吾王尔甲先容碉楼安装的避雷针。 王磊 摄
为了保护好这座碉房,2017年至今,国家、省级等下达专项资金对碉房进行修缮保护。洛吾王尔甲的家人被聘为文物保护员,每月有300元公民币人为。壤塘县文旅部门也为其配备了消防、安防等举动步伐。不久前,依西娜姆带着事情职员为日斯满巴碉房做全面“体检”。这样的体检一年开展约20次,以确保及时对碉房新问题进行掩护修缮。
近日,壤塘县文旅部门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壤塘县日斯满巴碉房旅游家当根本举动步伐配套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操持今年年底完成日斯满巴碉房的3A级旅游景区创建、评审和迎检事情。
谈及未来,依措卓玛武断地说:“让更多人认识理解碉房,是我毕业后想做的事。”(完)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