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乾隆御制“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在喷鼻香港索思比春季拍卖会上,以4604万港元的高价被一藏家买走,收藏界为之哗然。

卜奎金桃皮:出自齐齐哈尔的贡品_齐齐哈尔_腰刀 电工

为了告诫自己的子孙不忘祖制,看重武功,乾隆帝下旨造办处打造了90把腰刀,分别以《千字文》天、地、人为序列号命名,打造这些宝刀历时47年。
乾隆御制“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是90把腰刀中的一把,刀长87.7厘米,精钢打造,白玉手柄,刀身刻以祥龙飞腾图案,近护手处以错金、银、红铜丝相间图案,一壁为“天字十七号”和“宝腾”刀名,另一壁为“乾隆年制”款识,款下为一龙飞在祥云之间,表示刀名的“宝腾”的含义。
刀鞘是木质的,表面用鲨鱼皮包裹,再用金桃皮拼组成“人”字图案,故又称“金桃皮宝刀”。

对宝腾腰刀唏嘘感叹时,有人提出问题:这金桃皮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产在哪里?专家们争来议去,阐明歧多,谁也说不清楚。
收藏界多以为,金桃皮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桃树枝条的皮,光荣金黄,很像表面涂有一层金漆,故而得名。

实在,这金桃皮是产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一种小灌木的树皮,又称“桃皮”。

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中记:“内府缠弓矢金桃皮,出齐齐哈尔城东诸山,树高二三尺,皮赤黑,而里如泥金,故名金桃皮,实在不结桃也。
岁折春枝入贡。

西清咸丰年间曾在齐齐哈尔为官。
他生活的时期正是金桃皮受宠的时期,西清的话是不容置疑的。

西清见告我们,金桃皮是用来缠武器的装饰品,但并不是大家可用的,是专供“内府”的,内府即皇室。
承德避暑山庄就保存一件乾隆御用牛角桃皮弓,长145厘米,宽25厘米,重1千克。
双曲度弓型,木质,胎面贴以牛角,并以筋胶加固,外贴金桃皮。

金桃皮为齐齐哈尔每年的贡品,贡品即各地的名优特产,其它地方就不再入贡同类产品,可见,金桃皮是齐齐哈尔独占的贡产。

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卷四说:黑龙江年贡“箭杆四百根,桃皮三千根,上年十一月进”,“箭杆、桃皮,皆以供弓矢之用”。

英和《卜魁纪略》“贡木变石、桃皮。
”木变石是千万年前的木头,逐渐演化成的化石,极为少见,金桃皮与木化石并列为贡品,可见其宝贵程度。

西清说,金桃皮“出齐齐哈尔城东诸山”,也便是小兴安岭西侧附近齐齐哈尔一段,既说是“诸山”,看来产地范围还是不小的,但只供内府利用,又该当是很罕有的。
西清还说出了金桃皮的详细树高,树皮表面的颜色,内面的颜色,及树的得名,西清该当是见过金桃皮实物的。

从《黑龙江外记》的记载看,金桃皮是高不过1米的小灌木,类似柳条,可用的是树皮,金桃皮表面是红玄色,但里面却金光闪闪。
金桃皮虽是“供弓矢之用”,但并不是制造武器必要部件,而是利用其“而里如泥金”的特点作为装饰。

金桃皮现在叫什么名、学名叫什么仍是未解之谜。
也有人对金桃皮作出预测,云里雾里,难得真面孔。
《沈阳》2010年5月21日收藏版,有人著文,认为该当便是山桃稠李的树皮。
可是,山桃稠李是高10米旁边的乔木,剥不出可以缠刀鞘的皮,这种树也不是罕有树种。

我下乡在小兴安岭的龙门农场时,曾经割过一种当地叫“苕条”的编筐用的小灌木,高二三尺,树皮里边有些光辉色彩。
现在疑惑山桃皮可能是这种“苕条”的某个“亲戚”。
可惜当时并不知道金桃皮,没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