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研发出一款“防霾神器” 已实现批量分娩_纳米_纤维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能研究院膜技能与运用工程中央主任、中领环保董事长任以伟说,目前市情上的口罩大多是靠静电吸附或者静电吸附与物理拦截颗粒物相结合的办法来防护,但静电吸附有其不敷之处,口罩长期利用之后会由于空气中的水汽造成静电失落效,对细颗粒物的过滤精度降落。
这次发布的纳米纤维膜高效防霾口罩,则是完备采纳物理拦截的办法来防护,其核心技能就在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中领环保共同研发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
据先容,这种纳米纤维膜的孔径特殊小,用来作为口罩的过滤层,对0.33微米(1微米=1000纳米)颗粒物的过滤精度高达99.99%,拦截PM2.5(直径小于即是2.5微米)及其所携带的多种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等不在话下。
此外,纳米纤维膜具有低阻力的特点,阻力在60Pa-270Pa内可调节,远低于国标(小于350Pa),也便是说,人佩戴之后不会以为呼吸不顺畅。
“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冷流呼气阀,人呼气时随意马虎开启,及时排出热量与湿气,对付戴眼镜的人来说,就不会造成眼镜起雾。”他表示。
据理解,从2011年开始研发至今,他们已环绕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干系核心技能申请了6项专利,2013年在海内率先研发出成果之后,经由小试、中试到工业化,如今在规模化生产上取得了重大打破。
任以伟见告重庆日报,他们取得的打破紧张是两方面,一是实现了纳米纤维膜生产设备的工业化,实现了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二是率先将纳米纤维膜规模化运用于口罩产品。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