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园(1897年—1981年),浙江宁波人,实业家、发明家。
1921年在上海试制国产电灯泡成功,1923年创办中国首家灯泡厂——中国亚浦耳灯泡厂。
1945年参与创办民主建国会,当选常务理事。
享有“灯泡大王”之誉。

“灯泡大年夜王”胡西园_西园_电灯胆 地板

“一定要让中国人能够用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灯泡”

胡西园童年时对电灯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往后他常常设想如何制造电灯泡,一见到火,明晃晃的电灯泡这种新光源就会在他脑海中萦绕。

胡西园15岁在宁波读中学时,就用不同电压的电灯泡试验电阻电压,大学考入浙江高档专业学校攻读电机专业。
五四运动的爆发,更引发了他从事电灯泡制造的强烈欲望和决心。
面对装点着城市繁华的千万只电灯,竟没有一只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胡西园感到心里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民族屈辱。

“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只电灯泡出身了”

1921年,胡西园大学毕业后回到家里,放弃了就业的机会,一头钻进各大图书馆,探求有关电灯泡的技能资料,又在市场上收购适用的旧材料和技能设备,腾出家里的一间房当作实验室,因陋就简地开始进行电灯泡的试制事情。

在研制中,胡西园受到南洋大学机器系毕业的留德工程师周志廉、南洋路矿学校毕业的留日工程师钟训真的帮忙。
他们一边试验,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历了灯泡走气、泄电、断丝、断芯、裂壳、烧毁,以至爆炸等等一系列的失落败和挫折。
经由不断试制,改进方案,改进工艺,甄选质料,1921年4月4日,在胡西园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低廉甜头的电灯泡终于发出了光芒,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只电灯泡(长丝白炽泡)出身了。

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泡厂——“中国亚浦耳灯泡厂”

1921年夏天,胡西园筹集3万元作原始成本,购买了两套日本制造电灯泡的旧机器,在上海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开始了电灯泡的生产,厂名先后叫“神州”“国光”“三海”。

1922年11月,胡西园向益昌银号和四明银行借得一笔款,将德商奥普无力经营电器厂制造电灯泡的全套设备盘下来。
1923年,胡西园拓展厂房,聘奥普为工程师,并聘请一些中国专家为顾问,取德国“亚司令”之“亚”字和荷兰“飞利浦”之“浦”字,勉励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工业之牛“耳”。
以“亚浦耳”作厂名,在牌号“亚浦耳”前加上“国货”两字,以“OPPEL”为洋文牌号,“亚”字为中文牌号,正式将工厂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命名为“中国亚浦耳灯泡厂”。

“中国人用中国货,从我做起。
”生产和利用国货,胡西园始终是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在亚浦耳厂设立的那一年,他参加中华国货坚持会,被保举为常务委员。
1924年11月,胡西园作为国货团体代表之一,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和嘉勉。

此后,胡西园在上海小沙渡路建立了第二厂,在沪西创办了第三厂。
“亚浦耳”公司很快发展到日产20万只灯泡的生产能力。

“亚浦耳”公司在胡西园独立自主经营方针辅导下,生产和发卖稳步提高。
到抗战前夕,“亚浦耳”公司已有四大工厂,名列当时全国电器业之首。
由此,胡西园成为近代中国电器业的有名人物。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战火烧到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
胡西园东奔西忙,组织企业内迁大后方。
他先托“亚浦耳”重庆代理店铺华记电器行在白象街新建了一座屋子。
10月,胡西园带领员工搭乘法商聚福公司“福源”轮于11月迁到重庆,在白象街116号设立中国亚浦耳电器厂总办事处。
胡西园在重庆期间办了八个不同性子的工厂。

1945年9月,胡西园在重庆与浩瀚实业家一道,三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
毛泽东详细讯问工商业的情形和哀求,赞赏他们为发展民族工商业所作出的贡献。
周恩来对胡西园说:“亚浦耳灯泡厂战时内迁,为战区照明出了大力,帮助抗战贡献不小。

同年10月19日,胡西园在西南实业大厦担当主持星五聚餐会的主席,请周恩来揭橥《当前经济大势》演讲。
周恩来从发展工业培植的政治环境、成本、发展、税收和劳资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指明了战后中国发展经济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坦诚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经济培植将采纳的方针和政策。

抗降服利后,1945年12月31日,胡西园携工厂迁回上海。
“亚浦耳”连续制造价廉长丝灯泡并积极研制新光源,于1946年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支日光灯管。

新中国成立后,胡西园继任“亚浦耳”总经理。
1950年正式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批日光灯。
(赵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