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惊艳!泉州古城里的最“墙”美学!_红砖_泉州
举头看,是曲线幽美的燕尾脊、生动活泼的滴水兽、引人瞩目的山墙、古韵十足的水车堵、精细繁美的垂花柱、维妙维肖的天花顶;往下看,是排面十足的门楣、寓意美好的照壁、独具匠心的窗棂、造型多样的铺首......
泉州的墙,也有风景和学问。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之中,看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画面,而是赏心悦目的街巷“墙”景。红砖墙、石头墙、花砖墙、蚵壳墙......这些泉州独特的砖墙美学,一眼就惊艳!
出砖入石 瓦砾交错
出砖入石,也称为“金包银”或“出金入银”,是闽南传统建筑特有的砌墙办法,在泉州十分常见。采取块石与红砖稠浊堆砌,红砖比喻成金,白石比喻成银。
石块竖向堆砌,砖横向放置,高下间隔,石块略退回,砖石相互错开。一定高度后,砖石互换位置,有利于节省建筑材料,受力平衡,增加稳固性。
石块作为“点”和“面”,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这种组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建筑上的韵律,令人见了赏心悦目。砖没有规则,石也不拘形状,自然而和谐。
大面积的出砖入石具有光荣美、质感美、肌理美,表示浓厚的乡土气息,形状互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交错堆叠,呈现着方正拙实之美。
用“出砖入石”方法砌墙不仅坚固结实、冬暖夏凉,而且古朴都雅,因而被闽南人广泛采取,沿袭至今。
封砖壁 相互映衬
红砖封壁外墙,俗称红砖墙。闽南地区盛产红砖,红砖建筑有节能、隔热、隔音的特质,且红砖本身还有透气特性,能够调节室内外湿度。
闽南人常日用墙体红砖砌大壁,称“封砖壁”。转角处则以砖叠砌,称“搭勾砌”,即五六层砖为一组,高下顺丁搭砌,以保护、美化墙角。封砖壁中的封砖拼花十三丁常日在街巷转角处以砖叠砌 。
泉州各地民间红砖厝的外墙,除了整面墙都用一块块红砖砌起外,有的连窗户、门堵等处的圆雕、浮雕、透雕等装饰也都采取红砖为之。
镶嵌在墙堵上的砖雕,由数块大型方砖雕刻,拼成一整幅画面;红砖也是山墙的根本色,颜色缤纷、形态互异的山花,图案维妙维肖,两者相互映衬,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条石墙 自然朴质
泉州除了红砖古厝之外,还有很多风格迥异的石头房,称为“石头厝”,方条石墙最为常见。
泉州地区盛产花岗岩,即本地俗称的“白石”。作为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花岗岩得到广泛利用,尤其是在沿海民居,能知足抗御台风和防盐碱堕落的分外需求。因此,筑墙石料多用花岗岩。
方条石墙的砌筑,不管墙体多高,都有稠浊砂浆塞缝或水泥砂浆勾缝,表面多不打磨,平置叠砌。方仔石正面加工粗精不一,有凿、粗崩、细崩、磨等“打石”技法;也有正面不加工的,但其四条边缘皆需修平,称“四线直”。
由于是尺寸较为规整的方正石块组砌而成,同一层石块高度都是同等的,所呈现出的外立面整洁光洁。方条石墙外立面保持着花岗岩天然的颜色和加工的细道痕迹,能给人带来一种大略朴素且都雅大方的视觉效果。
花砖墙 南洋风情
花砖,是闽南建筑中非常明快的一笔。当旅居外洋,勤奋且长于经营的闽南籍华侨,衣锦回籍时,他们除了携带了大笔的财富,同样也带回了外洋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多年的南洋生活,让他们开始仿造洋人建起西式的“番仔楼”,花砖由此带了回来。
花砖,又叫水泥花砖,其紧张质料为普通水泥或白水泥,并掺加适量的各种颜料,经机器搅拌,压制成型,充分养护而成。其质地硬,光滑耐磨,色彩鲜亮,适用于楼地面和台阶面层装饰。
花砖的纹样里,透露出属于浓郁的对称之美。从抽象的几何图案,到传统植物花卉,在大略重复排列中,错落有致,铺陈出明快的韵律,颇有格调。
泉州古城里也有不少的番仔楼。位于青龙巷的李妙森故居,是一栋中西合璧式的洋楼。大门两侧所用的南洋花砖别具一格,历经80多年,光荣依旧光鲜。花砖上是印度教象头神图案,象头人身,十分有趣。
蚵壳墙 滨海之韵
闽语云“海者闽人之田也”,海中所产也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牡蛎又叫“蚵”或“蚝”,用它建造的房屋被称为“蚵壳厝”或“蚝壳厝”。
蟳埔村落蚵壳厝紧张特色在于蚵壳、砖石砌成墙,一样平常采取稠浊筑法,内墙为杂碎土石,外墙砌牡蛎壳。牡蛎壳凸面朝上,层层叠好,用糯米水和土搅拌后粘接,看上去仿佛一排排鱼鳞。它可以保护内墙不受雨水冲刷侵蚀,同时,白色的墙面因反射部分阳光,降落了室内温度。
从美学的角度看,灰白粗糙的牡蛎壳清亮光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牡蛎壳不被虫蛀,坚固耐久,蚵壳墙体不易堕落,也不渗水,有“千年砖,万年蚵”的说法。
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赤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比拟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那一堵堵的蚵壳与蟳埔女头上的簪花围相互呼应,滨海之韵呼之欲出。
这些各式各样的墙,是年纪的沉积、工匠的聪慧、历史的产物、游子的影象,浓缩了泉州人坚韧、爽朗、沉着、豁达的性情,也酝酿出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办法 。
欢迎走进泉州,一起来感想熏染这些被光阴打磨过后散发着艺术气息与地域特色的墙。
参考资料:《闽南传统建筑装饰》 郑慧铭著
鲤城区融媒体中央出品
来源:泉州文旅
编辑:许培吟
审核:郭巧燕、蔡明思
来源:鲤城微事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