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小庙生计图鉴:一年喷鼻香火不超1万在清冷孤寂中死守着崇奉_法师_寺院 厨房

文/倪照清

6月6日,凌晨五点,从合肥出发,迎着晨光,一起向南,我和开福禅寺文宣组

宣城古称宛陵,唐代墨客李白到此,将宣城的“敬亭山”、“桃花潭”留在了诗仙随处颂扬的诗篇中传诵至今,传承着宣城千年的文脉。
同样在唐代,一位来悛改罗的僧人金乔觉也曾到此,后又从这里前往九西岳,造诣了著名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信众们在当初地藏菩萨结庐说法的地方建成的寺院,便被称为“宛陵小九华”,承载了宣城千年的佛缘。

“宛陵小九华”便是我们此行目的地,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如约赶在8点前到达。
寺院正在进行原址建筑事情,四周围着蓝色的施工围栏并未对外开放。
山门还在施工,殿堂寮房已基本落成,殿堂内部和寮房门窗还在装修中,方丈辉振法师已经在还未完备装修睦的法堂等着我们。

由传印长老亲笔题字的宛陵小九华山门

正在培植中的宛陵小九华,当年地藏菩萨结庐说法的地方,现在已经是宣城的城区

辉振法师还是安徽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宣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出家20多年,辉振法师一贯热衷***奇迹,虽然寺院培植物力困难、捉襟见肘,但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宛陵小九华还是召募了8万多元善款,增援疫区。
得知凤凰网佛教、慧海***这次***活动,辉振法师非常支持,积极帮我们联系安徽地区的寺院和法师。
我深知寺院在重修过程中的困难和不易,但是辉振法师还是坚持将我们养活给宛陵小九华的“端午爱心礼包”送给6家宣城偏远地区的寺院。
在此之外,辉振法师还增加了食用油和面条,他说疫情期间寺院停息开放,那些本就偏远的小寺院,生活更加困难,我们这些物资办理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没有耽搁过多的韶光,辉振法师一边向我们先容物资的准备情形,一边安排寺院热心的居士帮我们把物资全部装上车。
此行,我们将去往天竺禅寺、西是庵、龙溪念佛堂,这三家寺院都是位于偏远村落庄的女众道场。

宣城是个有山有水的利益所,是江南的鱼米之乡,我们的车在青山绿水间穿梭,抬眼望去是满天清澈的蔚蓝,呼吸间是阳光带着清新空净的味道。
身边的90后

这是出家人该当做的

当农舍、流水、野外离我们渐远时,天竺禅寺就到了。
寺院现有的殿堂最早建于清代,门口一棵高大的银杏古树见证了寺院悠久的历史。

方丈悟昧法师接过我们的养活,看看素棕子礼盒喃喃隧道:对哦,快到端午节了!
说罢就捧着礼盒走过大雄宝殿,将素棕供奉到佛前。

悟昧法师将素棕礼盒恭敬地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佛前

除了庄严整洁的大雄宝殿,寺院大部分殿堂房舍都搭着手脚架急待修缮,有的地方还祼露着已经坍塌半边的山墙,天王殿的外墙露着水泥的原色,悟昧法师说,这是清代修的老殿堂,房梁、立柱、石基底座都有几百年历史了,后来的修葺只是补了砖墙和屋顶,悟昧法师没有诉说寺院修缮的困难,言谈间更多是对自己能尽全力保留下来老殿堂的欣慰。

天竺禅寺建于清代,寺院内有不少这样搭着手脚架的濒危房屋

在路上,辉振法师见告我们,这些偏远地区的寺院经济都很困难,纵然没有疫情,一年喷鼻香火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在这次疫情期间,这些寺院的法师们都相应疫情管控须要,关闭了山门,还积极参与宣城市佛教协会为抗疫组织的捐款,悟昧法师便是个中之一,几千元的善款对付普通人来说大概并不算多,但天竺禅寺平时一年的收入最多也不超过1万元。
在寺院这么困难的情形下,法师可能已经是倾其所有,可悟昧法师当时却只说了一句话:“这是出家人该当做的。

出家人哪能怕辛劳?

西是庵是一个位于村落庄中的小院落,高高的马头墙很有皖南徽派民居特色,院子里的格局很紧凑,殿前的喷鼻香炉里飘着淡淡的喷鼻香火气息。
法藏法师在寺院门口欢迎我们,其余一位道如法师拿出了自己做的炒花生招待我们。

辉振法师和两位法师很熟习,一见面就讯问起寺院近况,疫情期间,除了寺院关闭没有喷鼻香火,两位法师的修行作业统统如常。
寺院里还有一位护持的老居士,看到有法师进来,颤巍巍地走过来给辉振法师顶礼,辉振法师一边扶起她,一边用当地话和她交谈。

辉振法师代表慧海***向法藏法师、道如法师送上端午爱心礼包

寺院的殿堂房舍看起来有一些年头了,屋子里面的墙壁上依罕有着漏雨渗水的痕迹。
殿堂后边拴着一只小黑狗,看起来很安静,法藏法师说,晚上假如有什么动静它叫得可凶了!
这大概便是这里最原始也是唯一的安全方法了。

法藏法师的脸晒得红红的,她带着我们去看她最近忙着的一项“大工程”。
紧挨着寺院山墙还有一片废弃的泥塘,有人常常往里面倾倒垃圾,两位法师这几天把泥塘重新翻整了一遍,露出了肥沃的塘泥,接下来她们打算种上莲藕。
这一大片泥塘该当能有不少收成,到时候她们还可以送给周边的其他寺院。

我们说种莲藕可是一个辛劳活儿,法藏法师笑着对我们说,出家人哪能怕辛劳?

西是庵很有徽州民居的特色,法藏法师向辉振法师先容刚刚翻整过的泥塘,接下来法师们打算种莲藕。

没有围墙的龙溪念佛堂

龙溪念佛堂离西是庵不远,相隔一条河。
出发的时候,辉振法师建议我们放弃坐车,一起将大米这些物资扛到河边搭渡船前往。
可惜由于疫情缘故原由,渡河的船只没有业务,我们错失落了一次体验皖南村落庄传统水路交通便利的机会。
只能坐车在乡间小路中绕行前往,这一绕就足足绕了五十分钟的路程。

龙溪念佛堂历史上曾名“南禅寺”、“龙溪古寺”,听说有近千年历史,寺院内保留的残碑中记载,寺院在历史上多次毁于战火或自然磨难,又多次重修修复。
2012年,由于水阳江防洪工程的须要,寺院迁离原址,再次重修。

我们到龙溪念佛堂的时候,方丈顿云法师正带着几位护持的居士在大雄宝殿里劳碌,大殿里面正在装修,里面搭着架子,堆放着木板等装修材料。
关于大雄宝殿的装修,顿云法师有很多设想和操持,看到辉振法师,立即就和他谈论起来,辉振法师却提醒她,最要紧的是先把围墙建起来。
我们这才创造,寺院还没有建围墙,只有前后两座殿堂,后面的大雄宝殿和两侧的二层小楼半合围成一个小院子,而天王殿两边还是空空的草地,从路边穿过草地就直接走进院子里面来了。

龙溪念佛堂还没有修围墙,从大雄宝殿向前看,天王殿直接坐落路边的草地上

对付慧海***送来的端午爱心礼包,顿云法师表示很戴德,并留我们在寺院里吃斋饭,菜很大略,土豆、茭白、白菜、苋菜这些都是自己种的,疫情期间,寺院里的蔬菜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只是寺院周围没有人家,交通不便,米和油这些供给会困难一些。

龙溪念佛堂在空地上开僻出的小菜园

龙溪念佛堂的午斋,这些蔬菜大部分都是寺院自己种的

“80后”辉振法师

由于其余三家寺院永丰禅寺、罗汉寺、普济寺的位置离宣城市区更远,而我们第二天还要去淮南凤台的寺院进行端午爱心礼包的养活,在返回宣城市区的车上,辉振法师让我们放心,他会亲自帮我们将礼包送到这三家寺院。

在沟通中,我们理解到,辉振法师是一位80后,少年出家,在闽南佛学院读了6年书,还亲近过很多大德长老,虽然年轻但阅历丰富。
法师对付佛教新媒体的发展非常感兴趣,自首届天下佛教论坛开始,他已经关注凤凰网佛教十几年的韶光。
除了寺院的"大众年夜众号,法师个人还开通了视频号。
面对不断变革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法师更希望能用新形式弘扬佛教的传统,将老一辈的好东西传承下去。

辉振法师在电影《一轮明月》中客串维那师父

当我们好奇这样一位法师,为什么终极会选择留在宣城这样小城市的寺院,辉振法师见告我们,宣城便是他的家乡,我们此行去的西是庵,便是他小时候奶奶常常带他去烧喷鼻香礼佛的地方。

后记

我们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碧草繁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蝉鸣日落,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了大城市,这些村落庄小寺院也愈发显得清冷孤寂,护持的居士越来越垂老,寺院的喷鼻香火也越来越少,但是出家师父们仍旧坚守在这里,他们的殿堂已经遮不住风雨,但是他们的笑颜却温暖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