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协报》关注市政协委员 赵平易近 全会建言“建筑垃圾本钱化运用”_垃圾_建筑
赵民委员“关于加强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全文如下:
建筑垃圾,指培植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管理是一个从源头产生到终极处理的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在源头产生上减量,在终端处理上无害化和资源化。
在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本日,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性成分,搞好建筑垃圾的利用,加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折衷统一,真正知足公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神往。
一、我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一)垃圾体量。以我市市区(不含江阴、宜兴)为样本,目前,我市产生的建筑垃圾紧张包括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和工程渣土。根据《无锡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搜聚见地稿)中测算,2016年我市市区产生工程垃圾约22.3万吨,拆除垃圾约188.2万吨,装修垃圾约90.6万吨,工程渣土约1160.7万吨,合计约1461.8万吨。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估量在今后一段期间内,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量保持相对平衡,装修垃圾量会长期、持续产生并有一定增长,工程渣土量随着地铁三、四号线施工培植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二)处理办法。目前我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办法紧张为大略单纯填埋和相对无序的市场化资源利用。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可利用身分较高,通过社会上存在的资源化利用企业,制成再生建筑材料,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化、家当化运用。工程渣土紧张用于工程回填或低洼地回填,并根据施工工地和报告回填地的间隔远近进行调配。装修垃圾目前尚未开展资源化利用,由各区环卫部门管理,紧张采取大略单纯填埋或堆放的处理办法。
(三)处理举动步伐。目前,我市共设置建筑垃圾填埋场(消纳场、回填场)4个。个中,惠山区现有装修垃圾填埋场和工程渣土回填场各1个,装修垃圾填埋场位于北惠路和惠山大道交界处,占地50亩,剩余用地25亩,紧张用于惠山区装修垃圾的调配以及弃置,现状基本填满。工程渣土回填场位于玉祁街道芙蓉村落,占地178亩,剩余库容210万方。锡山区现有装修垃圾填埋场1个,位于厚桥街道嵩山村落,占地面积200亩,剩余库容100万方。新吴区现有装修垃圾填埋场1个,位于空港路、里河路,占地25亩,剩余库容3万方。
(四)管理机制。在管理体系上,目前,我市工程渣土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对前端产生源、运输车辆、处置园地均进行了有效勾引和监督管理,而工程垃圾、拆除垃圾的收运过程和末端处理都还处在市场自发形成阶段,主管部门对收运设备、处理举动步伐等均未进行监管。装修垃圾由于面广、量大、收运情形繁芜等缘故原由,各区管理水平不屈衡,总体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在管理规章上,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管理事情的履行见地(试行)》(锡政办发〔2012〕35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履行见地》(锡政办发〔2017〕204号),对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管理起到了积极浸染。但短缺《无锡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作为支撑,长效管理和资源化处置机制尚未明确。
(五)存在问题。一是消纳场所不敷。我市现有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剩余库容有限,无法知足今后处置需求。新增消纳场所困难,由于涉及方案选址、地皮落实和手续办理等各项环节,落实难度较大。同时,消纳场所处置能力也相对有限,与建筑垃圾的年出产量比较,还是显得不敷,形成了一对突出抵牾。长久以往,由于消纳场所不敷,对建筑垃圾的管理随意马虎陷入“猫捉老鼠”的恶性循环——清了又倒,倒了又清,市民投诉不断,城管疲于应对。二是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形成市场化和家当化运营机制,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水平不高。全市仅有一处比较范例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位于新吴区梅村落镇南石园村落,由无锡市立运根本建材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在短缺资源化利用路子的情形下,对建筑垃圾处置随意马虎依赖于传统的处置模式,对地皮资源的花费比较大。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指通过前辈技能、设备和管理方法,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各种可利用资源,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我们认为,面对当前“建筑垃圾围城”的局势,必须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才能从根本上办理建筑垃圾处理难题。
(一)从我市实际情形来看,传统模式不可持续。传统的处理办法以填埋和堆放为主,在占用大量地皮资源的同时,还会对土壤、水质造成一定污染。同时,由于填埋和堆放的地方一样平常都位于远郊区,运输途中的扬尘、汽车尾气也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堆放的办法还随意马虎产生安全隐患,如深圳“12.20”事宜。总之,传统模式必定不可持续,终极形成“垃圾围城”、“垃圾搬家”的局势,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不符合培植“俏丽无锡”的哀求。
(二)从政策勾引角度来看,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习总布告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系统编制改革,着力办理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多项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方案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培植城市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15%。” 《无锡市“十三五”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方案》提出要在无锡范围内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鼓励社会成本全过程参与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培植。“十三五”期末,工程渣土、拆迁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
(三)从其他城市的实践履历来看,须要不断学习借鉴。据理解,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均在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举动步伐培植,省内的南京、苏州等城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无锡素有“太湖明珠”、“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等美誉,同时也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如何更好地处置建筑垃圾、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应作为城市培植要考虑的紧张问题。
(四)从资源化利用的成果来看,值得大力推广运用。“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经由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中大部分都可以实现回收利用,生产出再生骨料、还原土平分歧类型的再生产品,运用于工程培植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通过技能及设备分离出个中的有害物,可以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二是通过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可以大大开释因堆放或填埋建筑垃圾占用的地皮,保护耕地红线和提高地皮利用效益。三是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意味着金属、木材、天然砂石等的再利用,有利于节能降耗、保护自然资源。
三、干系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家当化发展,有效办理建筑垃圾处理难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培植,建议:
(一)加强处置举动步伐培植。要将建筑垃圾消纳举动步伐和资源化利用举动步伐作为城市主要根本举动步伐,根据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分布,合理方案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举动步伐,知足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哀求。以上海市为例,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1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举动步伐,中央城区的由市属基地统筹处置,各郊区至少培植一座资源化利用举动步伐,就近自行消纳。建议我市采纳原位处置(临时举动步伐)和固定举动步伐相结合的资源化处置模式,2020年前至少建成3–4座资源化利用举动步伐并投入利用。尽可能实现就地处理、就地就近回用,降落运输本钱。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域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为核心,方案培植新型建筑材料家当化园区,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高效化、家当化运用。
(二)加强组织折衷和过程管理。建筑垃圾的管理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已有成功城市的履历表明,建立统一的组织折衷机制是履行好这项事情的根本。因此,建议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折衷办理事情中的重大问题,出台细化政策和落实管理方法。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管理。建议参照苏州市的管理模式,哀求所有车辆都应将建筑垃圾运输至中转或终端消纳场所。对运输车辆实施信息化管理,利用GPS定位等手段,实时监控车辆走向,确保按指定线路运输。
(三)深化拓宽运用领域。逐步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和利用标准,积极鼓励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将符合条件的再利用产品列入推举利用的绿色建材目录和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优先利用。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公布我市再生建材产品适用工程部位目录及综合利用企业信息名录的关照》,公布了16种再生建材产品和9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哀求在技能指标符合设计哀求及知足利用功能的条件下,市投资工程应该全面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加大再生骨料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中的运用,鼓励社会投资工程优先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
(四)实施特许经营管理。建议借鉴北京市的做法,研究和探索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特许经营管理,明确特许经营准入条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特许经营企业,付与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得到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享有我市建筑垃圾的优先网络权和利用权。也可委托我市干系国有企业等第三方单位,采纳PPP模式投资培植和运行,引进社会成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情。
(五)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建议市级层面要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积极扶持和打造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化的龙头公司,并且将其列入环保企业、绿色企业,新技能企业等评比范围,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得到投融资支持。建议城管部门要连续完善管理体系,统筹折衷建筑垃圾管理全过程,国土和方案部门要在用地、项目选址上给予支持,税务部门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住建、经信等部门要研究政策,逐步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纳入绿色建材推广目录,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根本举动步伐培植项目,要优先采取符合标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