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漫漫回访路处处见真情

戒毒平易近警回访日记:母亲75次15000公里路终于换来浪子回头_阿明_平易近警 厨房

每到一处,回访民警都主动进行禁毒宣扬。

回访民警为解戒职员及家属鼓劲加油。

戒毒职员王某在董村落戒毒所养猪场成功留所就业3年。

回访民警为解戒职员的尿检板标注姓名。

200余名民警职工,足迹遍及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155个街道办事处、2497个社区、1907个州里、22287个行政村落,行程17余万公里……

一次回访一次洗礼,戒毒民警感想熏染到了路途的艰辛、人情的冷暖、家属的不解,更感想熏染到了戒毒者回归社会后,在痛楚泥泞的戒毒之路上困难的挣扎。

75次15000公里路 终于换来浪子转头

地点:吕梁市中阳县

民警:张俊和

第一站汾阳见到17胜景利戒毒者,第二站孝义见到20胜景利戒毒者。
两天见到近40胜景利戒毒职员,这一起上给我太多的意外和惊喜,第三站中阳,又会有多少奇迹发生?

小东(化名)是一名我非常熟习的解戒职员,只管身高不敷一米六,微胖,强戒时却是“戒毒所里的舞者”。
见到久违的小东,他险些没有什么变革。
他如今开着一家纹身店和一家饭店,安歇时便到各地旅游。

他戒毒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回家后,他处于低迷状态,以为愧对众人,窝在家里不出门。
这时,他母亲拉着他上街,见人就打呼唤,是母亲帮他树立了戒毒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

小东的母亲我也熟习。
4年前,小东在戒毒所时,每隔7天,她就涌如今戒毒所的探访室,风雨无阻。
所里组织的每一次亲情帮教活动,她都是最积极的参加者。
2013年母亲节活动,小东在舞台上跳着舞蹈《爸爸去哪了》时,她在台下早已是泪流成河。

小东见告我们,他回去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很快开了家纹身店。
“纹身店就开在自己家里,我事情时,妈妈一边干着家务,一边看着我干活。
什么是幸福,这便是幸福吧。
现在我常常陪妈妈一起旅游,我要填补自己曾经给母亲的侵害呀!”

送他回家的路上,小东溘然从车里拿出一个皮包,里面全都是汽车票、火车票。
看到诧异的我,小东堕泪说道:“这便是我在戒毒所时,妈妈来看我的车票,75次,30000多里地呀,无论酷暑寒冬,妈妈就这样一趟趟来看我,你说我再不戒毒还是人吗?”听他说完,我沉默了,眼眶也已湿润,这便是母爱的力量。

回访感想: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妻子多情,儿女期待,便是这一份份平凡而又伟大的亲情融化了戒毒者早已冰封的心灵。
这天下有戒毒的灵丹灵药吗?有,那便是亲情!

酸——悲惨的家庭

地点:临汾市侯马市

民警:薛喜娟

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上午9时整,我们第二回访小组一行三人定时走进了侯马市公安局禁毒大队。

仔细排查后,得知160余名侯马籍解戒职员中有3人已经去世亡、40人已复吸“回笼”或重新违法犯罪、6人正在被抓捕中,还看到了几个熟习的名字,令人不禁心头一酸。

在禁毒大队事情职员引领下,我们走进阿明(化名)家中,偌大的院子里堆满了杂物,低矮的屋内湿润惨淡。

阿明80多岁的老母亲接待了我们,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家激动得拉着我的手说:“救命恩人来啦,快快,赶紧坐。

叙提及身事来,老人家老泪纵横。
4个儿子,阿明位居老四,两个儿子已经不在人间,老大身有残疾,阿明染上毒瘾后,家里能卖的全卖了,已是债台高筑,阿明的妻子也无奈带着女儿离开。

环顾这个破败悲惨的家,望着面前这位可怜的老人,我们只有劝老人家想开点,保重好身体,并留下200元作为我们的心意。

好在阿明这次从戒毒所出来后,明显知道心疼人了,也在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临时事情。
阿明提起过往,也是仇恨交加。

从阿明家出来后,每个人的心头都是沉甸甸的,同时更感肩上的义务和任务重大。

“一人吸毒,百口遭殃。
”我们呼吁全社会、全民携手,共同唱响“保重生命 阔别毒品”的主旋律。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禁绝毒品的目标必定会实现,我们的家园必将成为一片净土。

甜——重生的喜悦

地点:临汾市侯马市

民警:刘莲意

走进冬子(化名)家时,面前一亮,装潢讲求的家具,鸟语花香的庭院,让民气旷神怡。
冬子2013年回归社会后,保持了良好的操守。
他利用在戒毒所里学到的SYB创业培训和就业辅导知识,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电器发卖公司,现在奇迹做得风生水起,再婚后生活甜蜜,父母都已退休在家,全力支持他的奇迹。

“夫妻俩现在早出晚归,齐心专心扑在公司,孩子由我们来带,冬子跟以前的那些朋友也都不再来往了。
真的太感谢你们民警了,拯救了我的儿子。
”冬子的母亲谈起现在的儿子,一脸欣慰,“你们看,这是今年春节我们百口去海南过年时照的百口福”。
照片中的冬子神采飞扬,笑颜甜蜜,与从前真是判若两人。
我们与冬子通了电话,对他成功守旧操守、奇迹如此成功、家庭如此幸福表示欣慰和祝福,同时希望冬子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能够回所做戒毒成功人士报告,冬子爽快地答应了。

看到冬子本日的幸福生活,我们由衷地替冬子感到愉快。
“挽救一个人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我们深深地感想熏染到,戒毒路上,场所的帮扶、家庭的支持、社会的关爱对戒毒职员保持操守至关主要。

回访事情还在连续,借用《湄公河行动》中的一句话:“岁月静好,只盼每个人都能阔别毒品;盛世之下,总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早日实现“天下无毒”,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为了这一梦想,我们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辣——尴尬的重逢

民警:陈红梅

“大伯,叨教认识小伟(化名)吗?”走在南堡村落的巷道上,我们好不容易碰着一个路人,赶忙上去打听。
“不认识!”一脸的怒气,让我噎了半天。

“215号、147号、82号!”顺着门牌号,我们一起循去,终于找到了小伟家。
“叨教这是小伟家吗?”“不是!”“啪”准备关门。
让我们吃惊的是,开门的正是刚才路遇的那位大伯。
“我们本日来,并没有恶意……”我们3人急忙阐明此行的初衷和目的,大伯这才怒气稍降,请我们进屋。

小伟的父亲曾是××局的纪检布告,但没想到儿子会走上这一步。
“你们赶紧派人抓他吧,我权当没有这个儿子。
”深受其害的父亲提起儿子来,怨恨交加,怨自己没有教诲好儿子,恨儿子让自己丢尽了脸面。

在我们回访小组成员们的奉劝开导下,老人仍旧合营我们填写了家属调查问卷,留下了联系办法。
只是,小伟已经不知着落,儿媳也已离家。

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知还能走多远,唯愿统统安好!

回访过程中,我们创造,许多吸毒职员俨然已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弃儿”,而许多戒毒职员之以是走不出“吸毒-戒毒-复吸”的怪圈,每每与亲情、家庭的关爱不到位密不可分。
因此,家人的不抛弃不放弃,是陪伴吸毒职员戒毒成功、雕琢前行的不竭动力。

苦——艰辛的跋涉

地点:朔州市怀仁县

民警:乔瑞珍

人生之路,便是一场辛劳的跋涉,回访之路亦是。

回访的日子里,5个回访小组,分赴乡宁、吉县、侯马、怀仁等17个县市,每天早上7点半出发,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到家。
每天事情十几个小时以上,进社区,去州里,穿小巷,走大街,尤其乡宁、隰县一带,地处偏远山区,路途迢遥,村落落分散,找起一个人来,要翻山越岭,非常困难。
深入到解戒职员家中拜访,一天走下来,脚也磨得起泡,腿也走得发软,但从无一人叫苦叫累,并且打趣地说:“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堕泪。

还记得,因大队人手紧张,两地分居的张队长值完夜班,顾不上安歇,奔赴乡宁回访;孩子面临高考,韩队长却不能陪在身边;就在这次远赴朔州回访期间,屈科长的老父亲病重住院,他安排爱人先去照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闪耀着光辉的品质。

算起来,我们第二回访小组一行4人到怀仁回访也已经第5天了,从临汾到怀仁,从县公安局到各个州里、社区,5天来马一直蹄,行程已近3000余公里,期间的辛劳可想而知。

两个月,近1000名解戒职员,韶光紧,任务重,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天寻访结束后,小组成员们还要连夜整理、填表、标注、汇总、撰写回访日志,而每名民警在本职岗位上也还有一大堆的事务要处理。
要做到事情、回访两不误,真是不随意马虎,为差错们这种敬业、奉献、吃苦、坚韧的精神点赞!

回访的日子里,我被身边前辈、同事的敬业精神温暖着、冲动着。
著名墨客艾青曾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片地皮爱得深奥深厚……”而我想说,为什么我们戒毒公民警察能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由于我们对戒毒奇迹深深的热爱和无限的忠实。

戒毒所给我种下希望的种子

地点:吕梁市文水县

民警:丁力

小韩(化名),1984年出生,2012年3月入所,2014年1月出所,解戒4年3个月。
信息表上登记的是他父亲6年前的电话,能打通吗?

“您好,叨教是小韩的父亲吗?”“不是,我是小韩的母亲,您是?”没想到电话竟然还有人接,我赶紧解释打电话的目的。

“你稍等,小韩就在我身边,我让他接电话。
”电话那头是普通话很标准的男声:“您好,丁科长,我是小韩,感激您还记得我。
我现在统统都很好,开了一家二手车公司,办理汽车贷款手续。
毒早就戒了,也结婚了,我和您视频吧,让您看看我的孩子。
”他思路敏捷,说话干脆而又利索。

微信视频里,小韩精干阳光。
他始终微笑着和我说话:“丁科长,这便是我的儿子,快叫伯伯。
”镜头里的孩子正咿咿呀呀地学说话。

“这是我的母亲。
妈妈,您看,这是丁科长。
”视频那头,他母亲跟我打着呼唤:“感激你们呀,小韩回来4年了,变革太大了,我们都有些不适应。

我不知道小韩曾经有着若何放荡不羁的过去,但是他们所有人的微笑深深地传染了我,这样浓厚的家庭氛围确实让人感到幸福。

“丁科长,当初您常常给我们讲《弟子规》,我记得您说过,一个人只要孝敬父母,戒毒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改变了我对父母的意见。
当时,他们亲自向公安局举报我,我恨去世他们了。
但是听了您的课后,我开始负责地反省自己。
”小韩说去年他考了驾照,颁证的日期竟然是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这对他是个当心,勉励他永不松懈。

这次回访我们见到了300多个成功戒毒者,有些戒毒者无论笑得多么阳光,笑颜中多多少少还是夹杂着沧桑的过去,有不可言喻的凄凉。
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着奇迹。

新生活真的可以重新开始,我期盼着与他们约定,5年、10年、15年。
(笔墨:马超 王志堂 图片由山西省戒毒管理局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