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农机厂,到现在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乃至天下名企,60年的传承与创新。

宜兴新建镇上的“混血儿”何以炼成中国轧辊行业“隐形冠军”_轧辊_技巧 卫浴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共昌轧辊“少帅”邵黎军却不信这个理。
一起走来,他把对手一个个变成了股东和朋友。

今年7月,共昌轧辊成立了党委,又与杭州钢铁集团、安徽马钢工程技能集团党组织共建钢铁家当链党建同盟。

党建引领匆匆发展,凝心聚力奏实效。
邵黎军希望,共昌轧辊聚焦主业发展,放大“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同盟上风,整合技能、市场、人才、信息等计策资源,加快实现企业实力的整体提升,打造成为行业领军的“百年迈店”,为推动全国钢铁家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混血儿”流淌着“赤色基因”

共昌轧辊,专为钢铁冶金企业供应各种大型轧辊,是目前国内外生产热轧板带高性能轧辊品种最完好、规格最大、技能装备最为领先的有名品牌企业。

稠浊所有制,国家近些年才提倡,共昌轧辊却在21世纪初就开始探索。

早在2002年,共昌轧辊就与国有企业杭州钢铁集团强强联合,斥资514万美元引进英国戴维的前辈的离心制造技能;之后,共昌又和日照钢铁联姻,斥资525万美元引进行业最前辈的支承辊制造技能……拥有民营、国营、中外合伙的基因的共昌轧辊,就这样成为一名“混血儿”。

金工生产现场(李衡/摄)

提及领悟之道,邵黎军非常佩服父亲邵顺才当年首创的“互助共赢”格局。

“中国钢铁业未来产品构造将有一个大的调度,调度后板带比会达到50%以上,你假如想把轧辊企业做大,就去研究板带轧辊。
”2001年,到厂参不雅观的原冶金部一位老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时任共昌轧辊的董事长邵顺才深受启示,找到了杭钢,终极联手。
轧辊是钢铁之母,如果一根轧辊质量很好,另一根质量很一样平常,那么这根好的就一点代价也没有。
邵黎军称,当初在外洋调研和稽核时,他们分别和德国GP、比利时MK、日本新日铁、英国戴维轧辊公司等都进行了技能互换和技能引进的会谈,末了,便是看中英国戴维生产线全程打算机掌握,产品质量稳定性有担保,才“高价”选择了戴维。

勇于变革,自我改造,专家现场互换(刘素琴/摄)

“这样的稠浊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可以把同行、客户,乃至竞争对手都整合在一起。
在技能进步方面,我们保持与英国戴维公司的新技能共享、同步。
”邵黎军表示。

据统计,全国有近400家轧辊企业,江苏就有约200家,行业竞争激烈。
“我不认同同行是冤家的说法,我们要做的是‘引进接管共同发展’。
”邵黎军透露,现在,国内外的同行,既是共昌轧辊的竞争对手,又是互助共赢的好朋友,大家互学互帮、取长补短,从而推动行业的共同发展。

“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这是在共昌轧辊集团大门口直立的标示牌。
邵黎军表示,他们现拥有5家子公司,分别命名为“共昌”“和昌”“国昌”“永昌”“盛鑫”,连起来便是“共和国永盛”,蕴含着共昌轧辊浓厚的爱国情怀与报国理念。

重创新引发每个细胞活力

共昌轧辊,具熟年产各种轧辊15万吨的能力,规模位居海内同行业第二,民营企业第一,产品全面覆盖国内外钢铁企业当代化轧机生产线。

对付这份“成绩单”,邵黎军认为,最大的成功因子便是,共昌轧辊始终走在创新的最前列。
“企业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在困难期间,作为干实业的,我们除了科技创新,别无选择。

走进车间,隆隆轰鸣的生产线上,工人并不多。
据先容,在设备升级的投入上,共昌轧辊从来都不吝啬。
早在2004年,邵黎军就花费1亿多元从国外引进前辈设备,而那时企业一年的总业务额也就3亿多元。

提及共昌的前辈设备,邵黎军一脸自满(刘素琴/摄)

“那个大型离心机,是我们的关键设备之一”,顺着邵黎军的指向,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映入眼帘。

据理解,该离心机已改造升级至第四代。
2003年,共昌轧辊从国外引进板带轧辊的前辈工艺、关键设备大型立式离心机制造技能及其生产技能,而这些工艺和技能仅仅是几张光盘、几套图纸。
多年来,公司通过消化接管再创新,完成了一期板带轧辊生产线,二期大型宽厚板轧辊生产线,三期大H型钢离心辊环生产线,以及最新四期ESP佳构轧辊生产线的培植。

共昌轧辊荣获无锡市“质量管理精良奖”

拥有高性能轧辊产品和装备核心技能重大专利60多项,卖力起草了多项行业国家标准,2018年度获“无锡市质量管理精良奖”,今年共昌轧辊“一种低界面失落效的高速钢轧辊离心复合铸造方法”又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精良奖……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既得益于企业扎根实业的艰巨奋斗,也得益于党建事情的有力引领。
”在共昌党委成立仪式上,宜兴市市委副布告周中平对共昌的党建事情给予了高度肯定。

目前,共昌轧辊已成立6个党支部,邵黎军透露,今后所有生产经营领域都有党建事情融入、所有项目运行都有党员干部带头、所有岗位都有党员示范岗,他希望所有党员都能够真正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示范”浸染,引发“神经末梢”每一个细胞的创新活力。

育人才推动企业发展高质量

科技兴业、人才强企。
这是共昌轧辊的人才发展理念,也是共昌轧辊党建的一项主要事情。

据先容,共昌轧辊的部门卖力人,大多是中共党员,年事在35岁旁边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标准的跑道、足球场为人们供应了健身的好园地。
(李衡/摄)

共昌地处相对较偏僻的宜兴市新建镇,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大学生?

大概方平的回答,可以给你答案。

方平,安徽安庆人,2005年大学毕业,“比较大城市的繁华鼓噪,我更喜好小城市的宁静优雅。
当时有个大学同学在新建的共昌轧辊,误以为是新建成的一个工厂,就这样怀揣梦想我们来到了这个小镇。
”他说,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听不懂这里的方言,也没有什么娱乐,年轻人也不多。
“是小邵总给了我们留下来的决心。
”他回顾,小邵总当时跟他们年轻大学生一样,扎根在基层,“只知道他是我们老板的儿子,但丝毫没有一点点架子,常和我们一起下象棋、一起打篮球、一起看NBA……”

共昌的“暖巢”效应还在一点点放大。

企业发展,回馈社会,投资兴建镇文体中央(刘素琴/摄)

这是一个全新的文体中央,由共昌斥资2800多万元兴建,足球场上绿草茵茵,一条标准的塑胶跑道,紧邻一个篮球馆,边上还悬挂着比赛的横幅,“我们会常常性组织比赛,加强互换,来访的有客户,也有同行、朋友过来。
”站在场馆内,邵黎军先容,文体中央建成后,为共昌的员工及本镇居民免费供应了极为便利的文体活动场所。

共昌托管中央,很温馨

除此之外,他们还为大学生们供应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同时还建造了共昌职工子女托管中央,集学习、娱乐、安歇于一体,办理了很多年轻家庭的后顾之忧。

“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既温馨又有活力,越来越有家的觉得。
”方平说。
如方平一样,很多年轻大学生都喜好上了这里,选择在新建成家立业。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共昌很清楚,公司长期与清华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海内有名院校科研院所互助,先后组建了“江苏省高合金及复合轧辊工程技能研究中央”、“江苏省企业技能中央”、“国家博士后科研事情站”。
同时非常重视内部员工的培训再提高,选派精良本科专业人士在江苏大学攻读工程硕士、聘请教授现场给员工授课答疑、定期选派工程技能管理职员赴外洋稽核培训学习等。

“唯有员工的知识体系得到更新,公司才能不断引进新技能、开拓新市场。
”邵黎军在哀求员工的同时,也这样哀求自己。
他说,无论再忙,每年都会抽出一部分韶光接管系统培训。

【手记】 情怀与肚量胸襟

在一个江南小镇上,如果你看到一家工厂墙上写着这样的口号:“打造中国佳构轧辊基地,铸就天下一流智造品牌”,你会不会噗哧一笑,认为这是在“吹牛”呢?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新建镇,走进了共昌轧辊,一探究竟。
结果让我们惊叹之余,从心里发出惊叹。

新建镇,宜兴的西北窗口。

除了化纤这张名片,便是共昌轧辊这张冶金新名片。
它身上的光环其实亮眼:斩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精良奖;公司党委布告、董事长邵黎军荣获“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共昌轧辊与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工程技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织创新成立钢铁家当链党建同盟……

循着共昌轧辊60年走过的足迹,我们深深地感想熏染到,一个小小的农机厂以是能发展成为中国的行业“隐形冠军”,得益于他们的眼力、勇气和执着。
较早地洞察到行业发展趋势,进而作出计策支配;对高新技能和尖端设备的孜孜追求,不惜血本地引进;还有,在传统制造行业的坚守,这些才造诣了本日的共昌轧辊。

邵黎军是从父亲手中接棒共昌轧辊的。
他身上有着80后的激情与勇气,又有着一种身经百战的聪慧与沉稳。
初次见面,你很难把他和一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联系在一起。
他衣着普通,开着一辆别克车,举止言谈,温和随意。
他带着我们走进厂房、车间,如数家珍地向我们先容他的那些“宝贝”,让人分明感想熏染到他早已和车间、产品融为一体了。

更让我们冲动的是他对家乡的那份情怀。
正如新建镇镇长沈勇所感慨的那样,邵黎军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他斥资兴建镇文体中央,为政府分忧,也让家乡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镇党委布告唐军也对共昌赞誉有加。
他说,在推动企业党建与经济同步发展、同步提速、共生共荣,共昌作为一个企业代表,实现了党建强、人才强、发展强、形象好的“三强一好”目标,成为了新建镇非公企业党建的范例和模范。

贵有恒,胜者之道。
的确,在共昌探访,我们强烈感想熏染到高科技的力量,看到了高质量的范式。
通过这些年矢志不移的科技创新,共昌轧辊先后得到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省高新技能产品10项,报告各种专利60余项,个中授权发明专利28项;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得到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

目前,共昌轧辊已与国内外浩瀚钢铁冶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计策互助伙伴关系,被浦项钢铁、马钢、莱钢、武钢等评为精良供应商或精良计策互助伙伴称号,在海内排名前三十位的钢铁企业分别建立了轧辊发卖基地,发卖做事网点布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海纳百川,是企业家的肚量胸襟。
“同行不是冤家”,邵黎军看重的是团队战斗力,不仅仅是共昌人,还有同行。
马刺队是邵黎军最喜好的一支球队,在美国NBA球队中,马刺队巨星并不多,但是战斗力强,靠的便是团队精神。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邵黎军说他绝不知足于共昌轧辊的现状,他把打造“天下一流的佳构轧辊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写在了墙上,也写进了共昌人的心中!
(毛丽萍 彭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