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硬”核!东北这个超牛实验室坐拥多项国际之最还实现国内“零打破”_高压_吉林年夜学
张莹博士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我国唯一以高压科学与超硬材料为紧张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主要的超硬材料和高压研究基地。自1989年景立以来,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连续四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军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精彩青年基金得到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端人才。实验室以前辈仪器设备为支撑,一流高端人才为核心,生动的学术氛围为特色,已成为国际一流科研平台和高等人才培养基地,在干系研究领域及运用方面充分发挥引领浸染。
邹广田院士
实验室创建倡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长期从事静态高压物理和超硬材料研究,是国际上最早开展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高压研究的物理学学者之一,海内超硬多功能薄膜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紧张开拓者之一。他领导的课题组于1987年研制出海内第一片金刚石薄膜,天下上第一片按设计图案选择性成长的金刚石薄膜,第一片异质外延单晶金刚石膜,在国际上首次将CVD金刚石膜用做半导体激光器的热沉,现在此技能已成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散热的紧张方法之一。经由半个世纪的艰巨创业、费力耕耘,他已成为我国高压物理的领军人物和国际上有影响的高压物理学家。
2017年,实验室马琰铭教授入选物理学科环球2017年“高被引学者”榜单;2018年王彦超教授得到“亚洲高压会青年奖”;2020年肖冠军教授得到首届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称号。
近年来,实验室在超硬与新型功能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超硬多功能薄膜材料以及高压对物质构造和性子的影响与高压相变等领域取得了诸多精良研究成果。
2020年8月,实验室刘冰冰教授团队打破大腔体压机的超高压关键技能。此超高压关键技能打破了普通商用大腔体压机的压力极限(25-27GPa),在毫米级别的样品腔体上(直径和高度均大于1.5毫米),室温和高温下均达到35万大气压(35GPa)以上,创造了Walker型大腔体压机压机的国际最高压力,为超高压下新型物质的合成与物性研究以及地球深部科学的探索供应了关键技能保障。
2021年4月,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通过验收,该装置由邹广田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历经八年研制而成。“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是目前国际上最高吨位的单缸液压机,也是吉林大学截至目前获批经费最多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该装置的研发不仅实现了我国大腔体超高压装置从无到有“零”的打破,而且在物理、化学、材料、地学和能源等根本学科的高压科学研究中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主要浸染,将在提升我国静高压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办理国家行业重大须要等方面积极贡献吉大力量。
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开展科研攻关。吉林大学将连续坚持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计策,努力培植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主要地位的高本色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做事、高出发点国际互换互助、前辈文化引领的主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满、让社会高度赞誉、让天下广泛认同的大学。
关注"吉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培植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央站、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