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造东莞产学研深度融合样本|粤向高质量_试验室_资料
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广东调研。在调研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时,李强希望实验室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领悟,在关键核心技能攻关打破上取得更大进展。
今年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5周年。5年来,作为广东省首批启动培植的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破关键核心技能、强化协同创新、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突出成效。探索出了一条“项目开源-观点验证-融通成本-先奖后投-联合中央-滚动发展-品质管理”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编制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松山湖模式”。
“在科技成果向家当化转移的去世亡谷上架一座铁索桥。”这句写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文化墙上的标识,是这一模式的形象概括,实验室也因此成为东莞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机制创新和“科技—家当—金融”良性循环的经典案例。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以前辈阿秒激光举动步伐项目这一关键核心技能领域培植为重点,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在前沿根本领域进入科学前沿无人区、带来重大科学创造,通过尖端核心技能创新,催生全新家当领域,并吸引更多国际一流人才汇聚。
让“硬科技”走出实验室
2019年,在中国科学技能大学学生刘芮嘉初到东莞前,她们团队的研究走到论文那一步就已经完成任务。而其在进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做研究后,除揭橥SCI、EI共15篇,第一作者8篇外,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来到材料实验室,我们向市场更靠近了一点,向运用更近一步,更清楚自己的科研代价和研究方向。”刘芮嘉表示。
刘芮嘉的故事背后,是松山湖科学城和材料实验室环绕家当链布局创新链和人才链,聚焦产学研深度领悟,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落地转化展开的不断探索。
(图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正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所言:“大学把钱变成纸,现在我们帮研究职员把纸变成用的东西。”
黄学杰先容,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仅创新样板工厂便已累计孵化了42家家当化公司,个中6家已认定为国家高新技能企业。已有16个团队的家当化公司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融资总额4.98亿元,市场估值30亿元。
2018年4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作为广东和东莞科技系统编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正式落户松山湖。发展至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能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央四大核心板块,致力于根本研究与家当转化“两条腿”走路。
近年来,东莞全力打造源头创新、技能创新、成果转化、企业造就的科创生态体系,造就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驱动家当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无疑走在了全市前列。
经由5年探索,材料实验室走出了“前沿根本研究—运用根本研究—家当技能研究—家当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并迅速发展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培植的主要支撑平台。
以第三代锂离子电池成果转化模式为例来看这一模式,或许会更为清晰。黄学杰表示,目前,材料实验室在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技能领域,已研究出第三代动力电池核心技能,推出了第三代晶石镍锰酸电池。该代系电池可使新能源汽车拥有650KM的续航里程,且本钱更低,每千瓦时电池本钱低落30%。
“去年开始,团队动手进行电池的装试。成功后,预期明年会有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率先利用我们的第三代动力电池。”黄学杰先容。
而为让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让“硬科技”走出实验室便奔向生产线,今年开始,实验室还创造性培植1GWh材料和电池示范工厂和创新社区,吸引锂电池头部企业和一众车企关注落地,办理新材料电池快速导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问题,加速走向家当化道路。
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
将视线拉回2018年,彼时,环球科技领域竞争已进入极为激烈的阶段。作为在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须要、提升广东根本研究和运用根本研究能力、强化计策科技力量背景下孕育的时期产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定位是,努力培植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2020年7月,随着国家批复赞许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为主体培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培植正式上升为国家计策,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互助的主要计策平台。
而作为重大科技根本举动步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正式拉开了面向天下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沙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公民生命康健的科研攻关,朝着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不断迈进的序幕。
目前,实验室共汇聚7位两院院士、33名外洋高层次人才,50多个创新团队,实验室总人数超千人,科研力量充足。
5年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每一布局都聚焦国际前沿,涵盖网络信息、生物医药、前辈能源、人工智能等诸多前沿领域,并已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打破,着力占领一批关键核心技能,冲破了国外垄断。
今年1月,实验室首次进入ESI“材料科学”前1%,创办英文期刊《Materials Futures》并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操持高出发点新刊项目。8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共同得到2023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以表彰他们对高温超导材料的打破性创造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做出的首创性贡献。
科技领域的每一次打破,都将为经济社会带来重大改变。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类似科技创新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尤其是在今年,实体经济发展遭遇多重寻衅的东莞,亟需在家当关键核心技能攻关上实现打破。
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今年连续打破了电镀单晶铜片技能、12英寸二维半导体晶圆批量制备技能等核心技能,为东莞打赢关键核心技能攻坚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筑牢计策根本。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院士表示,5年来,实验室秉持着“四个面向”的初心,扎踏实实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未来10年也一定是‘硬科技’的窗口期,实验室将着力打造开放创新生态,集聚力量开展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让更多硬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王恩哥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