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便是一座花园。
一座书屋,便是城市的缩影。
有时翻看的几页书,大概便是那时的心情和走过的一段人生。

书喷鼻香浙江 阅读一个都不能少_藏书楼_书房 选产品

免费开放的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文化礼堂里的农人书吧……在浙江,从城市到村落庄,图书都在人们身边。

在杭州,120个漂流书亭“霸占”了城市阳台、火车站、机场、快速公交站、公园、社区等地方,人们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让12万本手手相传。
大运河边的“拱宸书院”开辟出一间24小时免费开放的书屋,来往游客、里弄街坊和附近的环卫工、做事员,都成了常客。

在温州,4年前涌现了第一家“城市书房”,全天无休,免费开放,志愿者参与管理,目前已发展到52家,并由此衍生出25家屯子版城市书房——百姓书屋。
此后,在温州城区BRT等公交站头,也涌现了迷你书房——城市书巢。

老年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各个年事层的浙江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图书天地。
还有数字图书馆,只要读者的芝麻信用达到550分,便可在支付宝上开通全省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享受150多个图书数据库的资源。
原来做事一个城市的图书馆,现在在为全省做事。

爱书的人们,请好好地闻一闻,满城的书喷鼻香正在飘来。

杭州:一本书牵起你我他

几天前,60岁的环卫工人郑田辉又来到杭州拱宸桥西的拱宸书院“廿四书弄”。
看书前,他照例仔细洗了手,翻书的动作也是小心翼翼,像是在进行着一种特殊的仪式。

郑田辉曾经在拱宸书院附近当保洁员,从2016年4月之后的一年多韶光里,险些每天放工后,他都来这个24小时免费开放的书屋,沉浸在书中,别的书友也从来不会由于他的环卫工服投来异样目光。
后来,他被调到了其他区域事情,但还常常过来看书,被书友们称为“文艺老青年”。

来这里看书的还有郑田辉的同事,以及周边餐馆的做事员。
廿四书弄的卖力人任轩说:“大家一起营造了这种氛围,让这一条弄堂有了书喷鼻香。

实在,在杭州这座城市,飘起书喷鼻香的何止是这条里弄。

拱宸书院“廿四书弄”内部。

漂流书亭:带一本书来 换一本书走

上周五,81岁的徐锡标又来到西湖柳浪闻莺的漂流书亭,把自己带来的1本书放上了书架,并带回去了一本叫《名门》的书。
5年来,他险些每个月都来这个全天候向游客开放的书亭换书。

同样格局的“漂流书亭”,还涌如今杭州的城市阳台、火车站、机场、快速公交站、公园、社区等地方。
2012年9月11日,第一批漂流书亭在钱江新城启用,书亭没有钥匙,人们可以免费取一本书走,也可以带一本书来。

柳浪闻莺的漂流书亭是2013年建立的,5年来,66岁的西湖志愿者施志平一贯在管理这个书亭。
2016年12月16日起,他把每个来这里换书、捐书的人都记录在特制的册子上,到现在已记下3大本,有八九百条记录。

“这是广东的一个游客,她儿子看上了一本书想带走,理解到书亭的‘规矩’,她立时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放了进去。
”“这个先生长西席是研究西湖的,他捐的书都跟西湖有关,品相好,代价高。
”施志平翻着记录本,如数家珍地说着从这里“漂”过的书和人。
小小的书亭现在有很多像徐锡标这样的“粉丝”,常常来换书、捐书。

两个老外在西湖柳浪闻莺的漂流书亭看书。
施志平 摄

绿城物业员工赵志如在钱江新城事情,从庆春东路口到钱江三桥的钱塘江北岸,他每天要去那里的48个漂流书亭,挨个巡视一遍。
“很多单位、企业会来捐书,一些市民和游客也常常往里放书,每个书亭的书都是够的,游客来了随时能看起来。
”赵志如说,城市阳台上的3个书亭,是阅读量最大的,每天都有书被带走,也有书被留下。

到现在,杭州“漂流书亭”已达120个,书本总投放量约12万本,成功换书近10万册,流利率约80%,阅读人次超75万,均匀阅读率赶超不少大型图书馆。

游客在杭州城市阳台上的漂流书亭看书。
赵志如 摄

“无人书房”:舒适自由 爱上阅读

8月18日,在杭州市西湖区高技街,涌现了一家“西湖书房”,每天开放13小时。
书房无人值守,读者刷市民卡或身份证进馆,借书、还书通过数字扮装备自助操作。
阅读自由,环境舒适,西湖书房每天吸引上百位读者。

而运河边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在2017年初就有了一家“无人书房”——拱宸书院“廿四书弄”。
8月23日晚上7时,走进了这家书屋。
屋内没有人,却灯火通明,窗明几净,大约20平方米的室内,有3面墙从上到下镶嵌着书架和书,却并不显得拥挤。

在一组文雅的桌案上,有一块“送你一本书”的牌子,上面写着:每天20时至22时,如果这个桌子上的书还在,那么这本书便是送给你的。

“廿四书弄”是拱宸书院的一部分,意思是除了周一闭馆,24小时免费开放。
拱宸书院由民间出资组建,目前存书近万册,个中1/3与它门前的京杭大运河有关,“讲述运河故事,做事运河人家,弘扬运河精神”。

书院不是只有书。
廿四书弄里面有一小间录音室,设备完好,门上贴着自助录音的步骤,这是“运河读者朗读屋”,读者可以把书中喜好的内容朗读出来,跟更多的人分享。
“廿四会”是今年推出的***品牌,通过诗会、读书会等形式,让参加者与自我对话、与文艺对话。
季候时令,还会举行“书喷鼻香守岁”等故意思的活动。

拱宸书院“廿四书弄”每天晚上送出一本书。

满城书喷鼻香:一流城市的“标配”

目前,2018年第八届杭州学习节的活动仍在火热进行。
本届学习节以“乐学悦享,名城书喷鼻香”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主题学习活动,深入履行“满城书喷鼻香”工程,在全市掀起“以一流学习一流水平培植一流城市”的热潮。
看来,满城书喷鼻香是一流城市的必备元素。

“拾荒老人”韦思浩还在影响着这座城市。
他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书桌旁,他有时会放些废品袋子,袋子总是干净整洁。
由于近视,他总是把书本举起来凑近了看……老人负责看书的一幕,与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举措一起,在2014年冲动了无数网友。

杭州是海内最早实现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大众年夜众开放的城市之一,托钵人、流浪汉和拾荒者与其他读者一样,可以随意出入公共图书馆,唯一哀求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漂流书亭边的徐锡标,廿四书弄里的郑田辉,便是另一个韦思浩。
而越来越多的免费书屋,也让更多的韦思浩们可以徜徉在书喷鼻香之中。

温州:城市书房24小时不打烊

8月24日,温州街头,当残酷的灯火随着夜幕逐渐熄灭,在一个个临街的安谧有格调的空间里,一盏盏橘黄色的台灯,依旧照亮一张张专注的面庞。
玻璃橱窗外,蓝白相间的灯箱,能干提示着过往的路人,这里24小时不打烊。

这便是温州人引以为傲的“城市书房”。

温州街头的城市书房。

从“启动期”到“滑行期”

县前头是温州老城区的繁华地段,2014年4月,街头涌现了一道新的夜景。
巨大的落地橱窗,舒适的软面沙发,木制的纹理书架,门口摆放着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查询机等电子设备。
在入口处刷一下温州市民卡或身份证,书房的门就会自动打开。

这便是温州市第一家城市书房——县前城市书房,它由温州市图书馆县前分馆改建而成,占地150平方米,馆藏10000余册图书,场内设有56个座位。

温州城市书房的出世并非有时。
市、县图书馆都有固定的开闭馆韶光,市民想在晚间到图书馆看点书,只能吃“闭门羹”。
曾经,无数读者在憧憬这样的画面:无论白天或是黑夜,只要想阅读,就有个图书馆24小时为他守候,在暖暖的灯光下读书……

当时,温州图书馆县前分馆一楼出租的3间门店到期了。
于是,这盏长明瓯江畔的阅读之灯,像一粒春种,播撒在城市文化的土壤中,拔节成长成城市居民心灵的栖息地。

从“起飞期”到“爬升期”

城市书房蹒跚起步后,扩面事情怎么做?

“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没有财力保障,我们只得到处找社区,找企业,找园地,苦口婆心走互助办馆的路子。
”毛薇洁是温州图书馆详细参与城市书房培植的一名事情职员,回顾这几年温州城市书房的“创业路”,她不由感慨。

从2015年开始,温州市政府每年都将城市书房培植列入十大为民办实事变目之一。
书房怎么建,建在哪儿,都公开搜聚民意。

于是,城市书房的培植迅速从“起飞期”转入“爬升期”,并探索出社区联建、企业联建、公共场馆、馆舍改建等四种联建模式。

五马街道拿出位于公民路上的临街旺铺,大南街道拿出位于商业中央联合大厦一层175平方米空间,双屿街道拿出中国鞋都文化广场一层500平方米的空间,七都岛一新建楼盘的业主,无偿供应两层共290平方米的商铺……

截至目前,温州城市书房已发展到52家,并由此衍生出25家屯子版城市书房——百姓书屋。
在温州城区BRT等公交站头,也涌现了迷你书房——城市书巢。

数据显示,温州城市书房的读者进馆次数,从2014年的9.6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13.8万人次;流利册次从2014年的10.7万次,提升到2017年的144.8万次。

“今年还要新建20家城市书房(个中,市区10家、县里10家)、20家百姓书屋。
”温州市图书馆副馆长仇杨坪说。

城市书房,让人在阅读中与自己对话。
在阅读里,一个城市的文化秘闻与文明素养正在逐步升腾。

志愿者在城市书房做事。

坚持“巡航期”

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运营和掩护是重点。
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除了兼职的安保和保洁外,基本无人值守。
书房里涌现不文明征象怎么管,读者和图书的安全怎么保障,空调等电器设备涌现故障怎么办……

“城市书房的牌子打响后,每天来做志愿做事的人很多。
”温州市鹿城区文广新局文艺科副科长梁江说。
成百上千个“红马甲”的涌现和默默付出,是支撑和维系起这些温馨空间的主要力量。

今年暑假伊始,鹿城文化中央城市书房多了许多“红马甲”,他们是来自附近温州市第十九中学的学生志愿者。
领队林奕成见告,目前有30多名同学加入了志愿军队,他根据每位同学的报名情形进行了分组,确保每人在每天的白天或晚上,有空隙韶光到城市书房做事1小时。

志愿者的日常事务,紧张是整理、精排图书,以及帮助市民查询书目、开通借阅功能,并疏导不文明行为。
以前,常常创造有读者边吃零食边看书,他们会两人一起上条件示,建议读者往后不要带零食进书房,后来情形逐步好转。

据先容,这批学生的志愿做事持续满一年后,这家城市书房将挂牌成为温十九中的志愿做事点。

此外,鹿城区还在海坦广场城市书房探索出了其余一种持续的志愿做事模式,便是让附近温州少艺校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一贯到六年级,和家长一起组建亲子队,承包城市书房每个周末的保洁任务。

2017年12月,温州出台《城市书房做事管理规范》,明确了政府、中央图书馆和社会力量的职责。
个中,城市书房应建立志愿者做事机制,组建志愿者军队,定期开展培训,根据志愿者的做事时数履行褒奖。

嘉兴:城乡图书借阅“一卡通”

“刘老师,您上次预约的一本关于幼儿教诲的书已经到了,可以前来办理借阅手续了。
”8月23日中午,家住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刘惠收到了嘉兴市图书馆王江泾分馆事情职员发来的微信。

刘惠接到信息后,骑电动车4分钟,便到了王江泾分馆,利用“一卡通”将原来馆藏于嘉兴市图书馆的书借到了手。
“这本书比较冷门,镇上的分馆没有,以是我预约了借阅。
”刘惠说,这事假如在以前,自己只能乘1个多小时公交车去嘉兴市图书馆。
“现在,图书馆进了州里,用一张‘一卡通’,就可以在家门口看嘉兴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

刘惠手中的“一卡通”,便是嘉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做事体系的“载体”,给嘉兴这一座城的每一个角落都通报了书喷鼻香。

嘉兴市图书馆洪合分馆。

联通市区和州里

“从2007年开始,嘉兴市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做事体系,形成了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中央馆、以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以镇和村落(社区)图书馆为分馆、以延伸做事和流动做事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中央馆—总分馆’做事体系,实现基本做事一体化、读者活动***化、数字资源共享化。
”嘉兴市图书馆副馆长许大文说,王江泾分馆便是属于州里一级的分馆。

背靠这个“一体化”,嘉兴市各分馆开始“大有内容”。
“虽然是分馆,但是当初建立时都是统一标准,比如每个州里分馆面积必须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每周开放韶光不少于50小时,功能做到城乡无差异,上网浏览、图书借阅等功能都逐一具备。
”许大文说。

以王江泾分馆为例,该馆可以共享嘉兴地区五县两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也便是说,村落庄的读者也可以在家门口读到全体嘉兴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
此外,嘉兴市图书馆举办的一些展览、活动也会共享给分馆,以前到不了州里、到不了村落和社区的优质文化资源,现在都变得触手可及。

王江泾图书馆馆长邵丽君说,以前镇里农人们借本书可不是件随意马虎的事。
“要么调兵遣将乘班车去市区图书馆,来回两三个小时;要么去藏书量很少的州里文化站,也不能知足他们的阅读哀求。
现在的话,离家很近就可以读到这么多好书,十分知心。

“本馆没有的书,只要嘉兴其他图书馆有的,读者可以先预约,我们会定期将这些图书调运过来。
”邵丽君说。

对读者来说,“一卡通”的便利不仅仅在借书。
“之前,我去隔壁镇图书馆借了一本书,看完之后,就在我们王江泾镇图书馆的自动借还机上还掉了。
”刘惠说。

据统计,目前嘉兴市五县(市)两区已建成州里(街道)分馆59个,个中市本级建成州里(街道)分馆14个,实现了全覆盖;村落(社区)分馆已在全市推广,共培植村落(社区)分馆70多个,馆外流利点1200多个(包括田舍信屋),并与社区、街道、企奇迹单位共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成为拥有固定馆舍的图书分馆的有效补充。

州里分馆培植以来,嘉兴市本级均匀每个州里分馆年到馆人次超10万,社会效益达到乃至超出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均匀水平。

读者正在王江泾分馆内阅读图书。

图书馆流动到家

对付一些因地理条件等成分还未能建立分馆的村落、社区,也可以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做事体系的便利。
“嘉兴市图书馆专门购买了一辆大巴车,作为‘汽车图书馆’。
”许大文说,汽车图书馆每个月定期去干系村落和社区,送图书供大家借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汽车图书管藏书可达5000余册,车里还配备了两台电脑,供读者利用。
“一些屯子的老人,不太会利用电脑,我们的事情职员就手把手地教。
”许大文说。

嘉兴市图书馆举办的一些精良展览,比如24节气展、嘉兴老照片展等,流动图书馆都会带到干系的村落和社区。

“对付阅读需求大的点,我们的流动图书馆也会定期前去做事。
”许大文说,嘉兴市区有一所养老院,很多老人喜好阅读,汽车图书馆就送书上门。

网上商城快借看新书

随着时期发展,不少读者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有时候图书馆的藏书也未必能“知足”大家的胃口。
“很多读者读的书可能比较冷门,或者是刚出的新书,嘉兴市各级图书馆都可能没有,但读者也可以不花一分钱读到。
”许大文说。

2017年初,嘉兴市图书馆和京东商城互助,推出了“你借书,我买单”行动。
嘉兴市民将市民卡开通借阅功能后,可在“嘉兴图书馆”APP上买书,由嘉兴市图书馆买单。
“只要这本书是我们没有的,并且是符合我们馆藏哀求的,按照这个方法购买,每人可以享受两本书的免单,总金额不超过100元。
”许大文说,读者看完书后,就近去公共图书馆还书即可。

泰顺:汽车图书馆打通末了一公里

8月22日中午,太阳暴晒下的温州市泰顺县山区,景象燥热。

13时10分,一辆外表喷涂“汽车图书馆”字样的中巴车,从泰顺图书馆缓缓驶出。

13时40分,车子停靠在司前畲族镇左溪村落的文化礼堂门口。

车门刚打开,陶泽汇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跑上了车,后面紧随着跑来几个孩子。

过了好一下子,他们每人的怀里都捧了10来本书,咧着嘴下了车。

看到汽车图书馆来了,孩子们都跑了过来。
陈国安 摄

车轮上的传播办法

登上车子,空调的凉风扑来。
两侧书架上,整洁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书架的内侧,还有长条的台阶及座椅。

正值暑假,“汽车图书馆”里来了许多小读者。
在车上看到,有几位已经找来了心仪的读物,蹲坐在一旁翻看;刚上车的正扫视着书架,指尖在一排排书上轻轻划过。
事情职员对他们说,凭温州市民卡或者身份证,一次可以借阅10本。

这辆“汽车图书馆”长约7米,由中巴客车改装而成,满载图书量约3000册。
车内配置了图书架、电脑、登记柜台等装备,电脑通过无线网络和温州市图书馆联网,实时传输数据。

8月22日当天,汽车图书馆借阅了1300余册,新办借阅证100多本。
“汽车图书馆是7月17日开通的,每周都有3到4天在事情,陆续往全县19个州里及偏远山区送去图书。
”泰顺图书馆事情职员徐红红说,汽车图书馆里,有孩子喜好的绘本,有成人喜好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文学作品,还有适宜农人的种养殖图书。

书喷鼻香点亮畲乡

司前畲族镇是浙江省18个少数民族州里之一,全镇1.9万人口中有1.45万人居住在建成区,屯子城镇化率达到75%。
而这个中央镇间隔泰顺县城还有18公里旁边,乘公交车来回一趟要1个多小时。

“我小时候假如有这种条件就好了,就可以多读一些书了。
”穿着畲族服装的左溪村落女孩钟希娇在车上翻看着书本,感慨地说,以前的路不好,公交车又少,从家到县城,要绕许多山路,来回一趟要2个多小时,这样就很少有机会进城借书看了。
钟希娇是左溪村落干部,平常会给客人做些讲解事情,多看点书,对事情有帮助。

“山路波折,对付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去县城看书有点难。
汽车图书馆能够将县级图书馆最新的图书资源配置到村落,让村落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书喷鼻香。
”泰顺图书馆馆长张翼武见告,汽车图书馆在为山区读者供应图书借阅做事的同时,还将陆续带去主题讲座、佳构展览等文化惠民活动,努力肃清阅读盲区,帮助他们改进精神文化生活。

“在送书到镇、村落的前一周,我们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出预报,并联系当地镇、村落干部提早关照村落民。
”张翼武说。

温州市图书馆副馆长仇杨坪先容说,温州现在共有8辆由中巴车改装完成的“汽车图书馆”,定点、定时为学校、社区、村落居、工业园区等供应“公交站式”做事,不仅能够供应现场办证、书刊借还、图书预约等普通做事,还能为读者现场查询信息、下载资料等。

在左溪村落文化礼堂的一侧,一排蓝腰带装饰下的民房,颇具畲族风味。
司前镇党委委员董文豪先容说,司前镇背靠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遗存丰富,水果采摘、田舍乐等村落庄旅游兴起。
周末会有不少温州、杭州以及周边省份的游客来嬉戏度假。

送过来的图书,无形中也成了点亮村落庄旅游的组成部分。
雷宗雨等村落民将自家民房改造成了民宿,他说:“我借来一些游记、故事类的图书,准备放在民宿的茶肆里,供游客阅读。
”雷宗雨把借来的书拿到了面前。

畲族姑娘钟希娇(站立者)在汽车图书馆上找书。

“通借通还” 省钱方便

晚饭后,司前镇政府前面的文化广场上热闹起来,排练腰鼓的,跳广场舞的,健身的,休闲的,带孩子闲步的……汽车图书馆停在了广场的一侧,很快,大人、小孩涌了过来。

雷成达在左溪村落从事汽车修理事情,这是他第一次到“汽车图书馆”借书,他给孩子借了3本科遍及文学读物,还给自己借了一本管理类的书。
“以前都是在网上给孩子买书,现在图书馆到了家门口,省钱了,也方便了。

一旁的董文豪接上了话,他说:“这些书可以借30天,还可以在手机上续借一次。
还书也很方便,可以到村落文化礼堂的图书室,也可以到镇图书分馆、文化大楼还。

从温州市图书馆理解到,“汽车图书馆”的流动做事与温图总分馆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图书馆做事网络,打通了公共文化做事末了一公里。

从看书到听书 从线下到线上

阅读 一个都不能少

暑假快结束了,71岁的沈本春和12岁的孙子往图书馆跑得更勤了。

上午,沈本春和孙子步辇儿出门,先把孙子送进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看他找好一堆书坐下开始看,沈本春就走到隔壁的浙江图书馆,参加一些老年读者的活动。

沈本春已经学会利用浙江图书馆微信"大众年夜众号上的“移动阅读”,以及它在支付宝上的做事平台。
“孙子上中学后,可能没那么多韶光来图书馆,我就可以用手机帮他找电子书,也可以到支付宝上的‘手机图书馆’去借书,快递会送上门的。
”沈本春说,“浙图微信公号上还可以‘听书’,适宜我们老年人。

在阅读这件事上,浙江人认为“一个都不能少”,大家都该当有书看。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做事,到处着花的“城市书房”“书喷鼻香驿站”,让人们离“十分钟阅读圈”越来越近;老人、孩子、农人平分歧年事段、不同阶层的人,有自己的专属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更是冲破了空间和韶光的限定,把全省的图书馆搬到了一部手机上。

海宁周王庙云龙村落的“村落庄书吧”,是一座野外中的阳光书房。
倪雁强 李震宇 摄

走进“十分钟阅读圈”

早在2012年11月,浙江“城市15分钟文化做事圈”和“屯子30分钟文化做事圈”就已基本建成。

详细到图书方面,这几年浙江各地都有亮点。
2014年,温州市区涌现“城市书房”,至今已增至52家,在温州街头,步辇儿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家24小时开放的书房。
海宁市自2015年提出培植“书喷鼻香海宁,阅读之城”,到2017年8月已建成16个“书喷鼻香驿站”,努力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
今年8月5日,桐乡市首家伯鸿城市书房(凤凰湖馆)正式启用,并提出了打造“10分钟阅读圈”的目标……

“城市书房”乃至有了一套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履历:企业联建、社区联建、公共场馆、馆舍改建,大型娱乐综合体要给“城市书房”留一个位置。

村落庄的书喷鼻香也飘得起劲。
海宁周王庙云龙村落将村落里原来的配电房改成图书馆,通体用玻璃+金属框架搭建,成为一座专为村落民做事的阳光“村落庄书吧”。
2017年12月,温州永嘉县岩头百姓书屋正式开放,百姓书屋被称为屯子版城市书房,目前建成25家,今年操持再建20家。

目前,浙江仅图书馆州里分馆就有894家、屯子文化礼堂7851家,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举动步伐网络已经形成。

杭州少儿图书馆进社区开办亲子教室。
叶寒青 摄

老人孩子也有专馆

温州图书馆老年分馆于2010年景立,馆内设立“籀园老年学堂”,有12门面向老年读者的***课程,全部免费。
籀园老年讲坛、籀园谈艺等也很受欢迎,常常座无虚席。
这些活动,每年参加的老年读者达到19万人次。

2016年,浙江图书馆推出“书喷鼻香传家,阅读继世”60+阅读操持,紧张面向60岁以上热爱阅读的中老年群体,设立60+阅读专区、文献专架,为60岁以上读者供应电子助视仪、手持式LED放大镜、老花镜、听书机等阅读赞助举动步伐设备。
还专门制作60+阅读简报,内容包括惠老政策、养生知识、潮流老人宣布等。

孩子的阅读需求也没有被忘却。
浙江图书馆阁下的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创建于1982年,占地7.2亩,阅览座位557个。

位于钱塘江边的杭州图书馆也有专门的儿童借阅区,空间宽敞,装修支配充满童趣,彷佛一个书比较多的幼儿园。
在浙江其他地方,一些青少年宫和企业,也开设了专门的少儿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支付宝做事平台界面。

手机上的数字图书馆

用手机打开支付宝,点击城市做事——更多做事,就能看到“浙江图书馆”,这是浙图在支付宝开通的做事平台。
读者可以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在该区块内办理信用借阅证,然后可以选择自己想借阅的书,该书到时候由邮政免费配送到家。

事实上,信用办证、信用借阅并不是浙图独家。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信用做事平台自2018年4月23日启动,借助芝麻信用体系,当读者的芝麻信用分达到550分,便可在支付宝上开通全省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
上面讲到的“信阅”平台背后,是全省150多个图书数据库的资源,也便是说,不管你在浙江的什么地方,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借到这个数据库网络内的图书,由物流配送上门。

截至7月尾,短短3个月,“信阅”平台浏览量(PV)达84万,完成订单数超1万单。
平台总用户数超过1.8万人,个中有1.5万余人通过信用办证,他们通过平台借书近4万册,还书2万多册,覆盖全省107个图书馆,个中县市级图书馆占大多数。

原来做事一个城市的图书馆,现在在为全省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