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却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内容多为先容“贷款”、“博彩游戏”、“兼职刷单”等信息。

网投简历倒卖查询访问: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块5卖家称一天能挣几千块_简历_账号 找灵感

应聘者疑惑,个人信息通过招聘平台落到他人手中。

新京报调查创造,从售卖企业招聘账户到批量下载应聘者个人信息,再通过贴吧或QQ群发卖简历,个中存在一条完全的玄色家当链,多年来虽曝光不断,却屡禁不止。

有卖家称,不同平台的简历价格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5元旁边,二手简历每份1元旁边。
“遇上收的比较多的单子,一天能挣几千块。

▲简历卖家展示的部分简历信息,涉及姓名、性别、年事、手机号等。

12月3日,新京报分别致电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4家招聘网站客服热线进行举报,事情职员均表示,他们对上述情形并不理解,会将这些举报信息进行记录。

4家平台客服职员均建议,应聘者可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等,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他们会把这一情形反馈给法务、技能等部门处理,处理韶光为1至3个事情日。

应聘

投递简历后等来骚扰电话与短信轰炸

李乐(化名)今年刚大学毕业。
由于疫情,学校的校招没有准期举行,她编辑了一份简历,通过招聘网站应聘两家公司的发卖岗位。

投递简历不过几小时后,李乐接到一通电话,来电显示为未知号码,并讯问她“你事情找到了吗?”得知李乐尚未找到事情后,对方让她添加微信沟通,并表示要帮助她找事情。

添加微信后,李乐被拉入一个200人旁边的微信群。
群里不断有人发布刷单的,“一单赚五六元,上不封顶”,且更新速率很快。
李乐这才知道,这是一个电商刷单兼职群,于是她退出群聊并删除了对方的微旗子暗记。

从这天起,她又不断地接到类似的电话。

▲简历卖家在某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缘由,以此获取更多简历。

碰着相似情形的不止李乐一人,来自河北的张志(化名)表示,11月30日,他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一个配音员的职位,半个小时后,他接到一通来自湖北武汉的电话。

接通电话后,电话那边同样让他加微信进群。
“我进群后创造,群里发的都是些刷单的兼职信息,我想也没想就直接退群了。
”在这之后,他又接了4通电话,虽然来电地点不相同,但都是找他办理贷款或刷单的。

来自山西的赵墨(化名)也提到,自己在智联招聘投递简历,一个月后,“贷款、卖车、卖房、淘宝刷单”的电话险些每天都有人打来。
“我对自己的电话保护得很好,没买过保险,也没注册过信息,但投递完简历后,卖保险的电话特殊多”。

赵墨起初还会接听这些电话,并奉告对方不要再打来电话,但是每次打电话的人都不同,后来他讯问打来电话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人从招聘网站下载下来后变卖了。

“身边的同学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网上投递简历,信息被售卖,现在这种情形彷佛成了不足为奇的事情。
”赵墨说。

买卖简历

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5元旁边

新京报调查创造,百度帖吧的“boss直聘吧”、“智联招聘吧”中,有发帖人收购简历,也有人售卖简历,并表示“可下载全国简历”。

在QQ找群的搜索栏中输入“简历”“招聘简历”等关键词,也能创造浩瀚售卖招聘简历的群聊信息,且群名或者群简介包括“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名词。

▲利用QQ群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招聘简历”,便涌现浩瀚售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群。

这些群大部分未设置进群门槛,点击加入即可进群。

新京报随机进入一名为“智联简历智联招聘简历”的QQ群,群成员共493人。
群内不断有成员发布“***BOSS直聘账号”、某平台“全国本地简历点有货”等信息。

新京报以买家身份联系到该群一位卖家,这位卖家称,售卖的简历分为一手和二手的简历,一手的简历是没有卖出过的简历,二手简历则是之前卖出过并再次售卖的简历。

这位卖家表示,不同招聘平台的简历价格不同。
有的同城上的一手简历一张2元,二手简历一张0.5元。
智联招聘上的简历稍贵点,一手的简历2.5元一张,二手0.7元一张。

群里另一位卖家售卖的简历则相对便宜一些。
“一手实时简历1元一张,多买还能有优惠,你假如买2500张,我算给你2000元。

至于简历从何而来,上述两位卖家均表示,自家简历都是从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平台上的企业账号直接下载的。
另有卖家提到,自己***的简历是通过“发帖”得到的,能够担保简历是“实时的而且是一手的”。

“发帖”是卖家们的暗语,即在招聘平台上自行发布招聘信息。
至于简历的买方来源,这位卖家称,目前紧张供应给专门倒卖简历的“事情室”,用于招聘刷单、博彩游戏宣扬等兼职职员。

简历网络

采集软件取代人工24小时批量下载

对付简历的网络办法,卖家吴林(化名)透露,他售卖的简历并非自己人工网络而来,而是通过“提取器”和“采集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从招聘网站及吸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

“提取器”和“采集系统”都是一款外挂软件。
吴林表示,自己是通过网络购买的,也可以倒卖出去。
“提取器400元,采集系统造价更贵,操作起来比较繁芜,价格在千元以上。

▲招聘平台简历提取系统。

吴林进一步阐明,比如你的招聘邮箱里有1万个简历,自己下载太麻烦,有了提取器就能批量提取,还可以筛选地区、性别和应聘条件,将这些简历分类。

“通过邮箱和提取器得到的简历本钱较低,购买一个企业招聘账户,发布招聘缘由和邮箱即可,一天就可以得到2000余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简历。
”吴林说。

和提取器不同的是,简历采集系统不须要邮箱,可以直接从招聘网站批量下载简历,除了购买企业招聘账户,还须要在平台上进行充值才能查看、下载简历。

吴林表示,照此打算,一份实时一手简历的价格在3元到5元之间,市情上如果卖的是2元旁边的简历,基本都不是实时一手的。

卖家网络的简历中,还包含“人工本钱”。

吴林提到,他们购买企业招聘账户后,还要费钱请人在招聘平台上代发招聘帖,“发招聘贴特殊严格,发不好就封账号,发帖后,怎么能在平台上排到最前面,也是须要重点考虑的。

即便如此,这仍旧是一份“薪酬可不雅观”的事情。

“实时的一手简历可以多次售卖。
打个比方,当天卖一手简历和二手简历,再把前一天简历按5毛钱处理,一手简历3.5元,2手简历0.8元,隔天的简历0.3至0.5元,遇上收的比较多的单子,一天能挣几千块。
”吴林说。

▲某***简历的卖家称自己有很多一手简历。

企业招聘账号

公开叫卖普通账号低至120元

在智联招聘平台上若要发布招聘信息,须要下载干系App进行实名认证,在绑定个人手机号并填写完身份证号后,将进入身份验证界面,在人脸识别认定成功后即可完成认证。

猎聘的招聘者须要下载APP,绑定手机注册,并完成人脸身份验证。
终极须要按照所属公司业务执照上的全程填写就职的公司,否则无法完成验证。

▲卖家展示自己成功注册并认证的企业招聘账号。

新京报调查创造,QQ群里同样有人在***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的企业账号。
且群内的信息生动,10分钟便已经更新了99条信息。

随机加入名为“智联招聘简历”的QQ群中,有人发布称“智联白银号有现货”,能够接管预订智联招聘平台黄金,钻石的现号,这些企业号可指定登录的地区和行业。

昵称为“BOSS直聘”的卖家表示,目前他售卖的企业账号分为两种,对公账号和普通账号,对公账号330元,普通账号120元。
这两种账号都可以在BOSS直聘上发布招聘信息来获取简历。

如果购买企业账号,购买者只须要准备手机号进行绑定即可,“我们这里都是全套的,不须要你准备什么。
”这位卖家称,买完企业账号可以选择代发招聘信息,“须要自己手动编辑招聘信息,一天最多发10条即可”。

上述卖家称,正常而言,只要日常更新,发布的岗位和岗位先容的内容比较符合“大众口味”,就能收到很多简历。
购买完企业账号之后,成为会员须要自己充钱,“你充钱后,企业账号发布的招聘信息能够免费登上火爆贴,到时会收到更多简历”。

12月3日,新京报分别致电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4家官方网站客服热线进行举报,事情职员均表示对这种大量兜售应聘者简历的情形并不理解,会将举报信息进行记录。

上述4家平台客服职员均建议,应聘者可以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证据等,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他们会把这一情形反馈给法务、技能等部门处理,处理韶光为1至3个事情日。

个中有平台官方客服职员表示,这一举报内容对他们来说很主要,会及时反馈给干系部门。
“这种造孽买卖信息的行为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我们会严明处理。

状师说法

陵犯公民个人信息,干系职员均可能涉及违法

11月2日,新京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关键词“***简历”进行查询,搜索出11篇干系裁判文书。

2018年10月,上海市徐汇区公民法院以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孙康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惩罚金公民币一万元。

讯断文书显示,2014年12月起,孙康先后就职多家公司,卖力简历发卖事情。
其间,孙康通过私下帮助购买招聘账号的企业下载简历、或通过网络从他人处购买等办法,造孽获取求职者简历,并存储于个人电脑中,共计64万余条。

此后,孙康多次向吴某某等人供应或***其造孽获取的求职者简历,并从中获利。

2019年9月,徐汇区公民法院剖断陈楠等四名被告人犯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五年至三年三个月不等刑期。

讯断书显示,2016年,陈楠通过网络结识北京某招聘咨询公司员工何召忍。
为提高古迹收入,何召忍与发卖主管同谋,从公司内部资料库中找到干系企业信息,制作虚假做事条约,违规向陈楠***招聘企业账号。
陈楠获取上述企业账号后,再转卖给他人,数量巨大。

北京京师状师事务所状师师立康见告新京报,在售卖简历的家当链中,无论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供应简历提取技能者还是购买简历者,均是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师立康称,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办法、行踪轨迹等。
我国干系法律法规都直接或间接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或者供应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惩罚金;情节特殊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

师立康认为,目前想要遏制售卖简历的征象,须要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干系的细则和详细的方法,并连续加大刑法的打击力度。
同时各平台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查清哪些企业账号存在疑点,分辨出哪些账号是在恶意网络信息,并及时查封;碰着造孽招聘售卖个人信息的企业账号,应加大惩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此类征象的发生。

新京报 刘名洋 演习生 慕宏举

编辑 左燕燕

校正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