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艺美院60年萧海春、余友涵、丁乙何以都来自这里_上海_工艺
萧海春、余友涵、谷文达、陈箴、丁乙、姜建忠、费大为、鸟头……这些有名上海艺术家中,有的致力于传统山水画,有的从事抽象艺术,有的做当代装置,有的研究艺术理论,看似并无交集,而事实上他们都出自上海工艺美院(原上海工艺美校)。
今年是上海工艺美院建校六十年,10月15日,“百年海派工艺美术教诲文献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以两个展厅回溯当代上海工艺美术教诲、上海工艺美院的历史,并展示了工艺美院历届校友和学生作品,在看到一所艺术学院曾经辉煌的同时,也生出当下工艺美术教诲该何去何从的提问。
展览现场
目前,上海工艺美院仅是一所艺术类职高院校,但是见证了海派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变革和发展。申石伽、顾飞、曹简楼等沪上著名字画家均曾任教于上海工艺美院,为学院奠定了文脉的基石。但21世纪以来,工艺美院的声音逐渐眇小,在其成立60年之时,再看海派工艺美术院校的教诲发展历史,可以探索当代工艺美术和当代设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960年代,圆明园路43号期间工艺美校的资料
圆明园路时期:工艺与美术的领悟
从1958年开始,为知足上海工艺美术品创汇之需,上海工艺美术公司旗下手工艺品厂成立了工艺中学,开始有操持地培养工艺美术方面的人才。加之,上海轻工系统承接了北京公民大会堂中“上海厅”的装修事情,受到周总理的赞赏,上海感到了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急迫性。1960年4月1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在外滩附近的圆明园路43号美术模型工厂的小楼里正式成立。由于最初设想是办本科,师资参考中心工艺美院的构造配备,且与德国包豪斯相似,将西席分为美术西席、专业西席、文化西席三类。建校之初有24位美术西席和15位老艺人(专业西席)。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圆明园路旧校址
个中,美术老师紧张来自国画互助社,个中就保留了申石伽、曹简楼等民国有名画家;专业老师是从工艺美术公司工厂里调过来的师傅(如当时玉雕厂八级工朱永贵师傅);文化课老师是当时轻工系统中学历最高的干部和后来分配来的大学生。
申石伽 扇面 山水 梅花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顾名思义,以工艺美术为专业主体,针对性地开设了玉石雕刻、织绣、漆雕、黄杨木雕、工艺绘画等专业,从专业名称中弗成贵知,这时的“工艺美术”已基本等同于“特种工艺”,分科很细,具有明显的手工业职业教诲性子。但过去手工业教诲大多为师徒传授模式,系统化的学校教诲并无可以参考的履历和路径。1963至1964年,在时任副校长汪邦彦的主持下,开始了一场教诲改革。他经由广泛调研,提出了“艺术美术和工艺结合,动脑和动手结合,继续传统和创新设计结合”的传授教化理念,也便是既重视中国画、西画、雕塑、图案等的艺术教诲,又请从事玉雕、木雕、绒绣等方面的艺人进行手工艺技能演习的辅导,把美术根本演习与手工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这也让60年代毕业的学生具有踏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萧海春等《万水千山》玉雕“飞夺泸定桥”部分(非展品)
萧海春、汤兆基等便是圆明园路阶段的毕业生,个中,萧海春在1961年考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在校期间曾受画家王康乐、顾飞的辅导,并对黄宾虹的绘画艺术独占兴趣。1964年后入上海玉石雕刻厂事情,不仅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意见意义融入玉石雕刻之中,也在完本钱职事情之余,进行绘画创作。1978年到1979年期间,萧海春与汪不雅观清等40多位上海艺术家互助创作了大型玉雕作品《万水千山》,将一块巨型辽宁青玉“变身”为再现长征故事的玉雕作品。这件大型作品中以山水画融入玉雕,可见当时创作者的综合实力。这种实力,以及此后萧海春由玉雕转向中国画,与工艺美校的传授教化也有一定关系。
萧海春,《春江入海》长卷中的庐山部分(非展品)
当时很多学生的作品反响出了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以及很好地接管了来自绘画、雕塑、图案等美术领域里的造型技巧,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了开拓与创新。例如,雕刻班学生集体创作的喷鼻香樟木雕《五卅运动》、黄杨木雕班汤兆基的黄杨木雕作品《觉醒》、木雕《严阵以待》《秋收叛逆》等。但到了1971年,工艺美院因“文革”短停息办。
嘉定:当代艺术的萌发
1973年后又因国家出口创汇须要,上海工艺美院于嘉定外冈复校。在复校后直至1977年规复高考,工艺美校是上海唯一招收美术专业的中专,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而在期间除了初创期间的老师外,刚刚从中心工艺美院毕业的余友涵来到上海工艺美院任教。纵然是现在嘉定间隔市区也有1小时的车程,何况是1970年代,当时老师每周只回市区两次。老师们平常均住在学校宿舍中,学生们课余常与老师磋商专业,传授教化相长,也如同一个大家庭,大家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去写生。
余友涵 早期作品 《外冈厂房》(工艺美校外冈校区附近)
当时的余友涵也只20岁出头,余友涵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有限,以是在上课之余学习素描,也与学生一起画石膏、写生,并研究了塞尚、凡高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由于没有老师指示,我轮换地学习,常常临摹一些作品,同时记录下对作品的剖析和心得,一方面是为提高自己,一方面也为了能够教授给学生们。”在余友涵看来,当代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当代艺术有创造性、遵照理性、有批驳性。而他探索的是将西方当代绘画的创作技巧与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用以展现当代中国绘画的新风格。而在多年的揣摩和实践中,余友涵也不知足于形式上的“中西合璧”,并从老庄哲学中构思月朔种能交融自我与自我对民族文化认识的既淡泊又静中寓动的绘画。而他的当代性实践,也造就了后来工艺美校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
展出的两件余友涵作品可见其风格的变革
个中,1983年毕业于工艺美校的丁乙,把余友涵列为对自己当代艺术最早的启蒙人。“余友涵老师没有直接教过我绘画,他上过我们班的拍照课。后来我通过高年级的同学在进学校的第二年认识了他,然后带着很多自己的画给他看。他当时话很少,就挑了几张以为还可以的画提一点建议。然后过了一个月我又带一批画给他看,就轻微互换得多一点了。我记得他那边有几本国外当代主义艺术家的画册,我特殊想向他借,有一个艺术家叫郁特里罗( Maurice Utrillo),属于巴黎画派的,他是画巴黎街景,我特殊喜好这位艺术家,我说这本画册能不能借我,他说可以,但是只能借一天。我借了这本画册回到寝室开始临摹,一贯到晚上熄灯,我就又去食堂,一个晚上临了好几张画,第二天上午把这本画册还给了他。那个时候工艺美校的这种师生之间的磋商或者是情绪的互换,对付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丁乙说。
丁乙,《十示2020-19》(局部)
而另一位对丁乙影响很深的老师是当时的装潢班的班主任王珠珍,王珠珍也是装潢设计的专业老师,她对付中国传统图案(包括瓦当藻井等)的研究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有所启示。
王珠珍图案课之蓝印花布学生教室习作
而之以是选择包括工艺美校,是由于丁乙中学时的目标便是考艺术专业,但是当时上海美术专业并不多,本科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上师大。两个中专分别是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工艺美校。报考的那年,工艺美校只招装潢和造型两个专业。装潢类似本日视觉传达平面设计,造型类似是产品设计,由于丁乙未来想做艺术家,他觉得装潢离绘画更近一点。以是选了装潢专业。
1980年代初期,工艺美校开始筹建资料室。购买了大量国外经典图书和资料,定期开放给学校师生进行学习临摹,这些最新的艺术思潮对工艺美校当代专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丁乙也回顾了当时与资料室有关的学习氛围:“所有的课程上午老师讲课,下午去图书馆查资料。课上我们能进西席阅览室,里面有最新的国外艺术和设计杂志。而到了十点熄灯后,寝室里回点起烛炬一边用收音机听古典音乐节目,一边看西方文史哲和艺术理论的译本和海内学者的书。而早上广播操前还会去外冈镇上画速写。”
1998年,余友涵(左)、陈小如(中)、丁乙(右)在上海工艺美校
毕业后,丁乙分配到上海玩具十二厂做玩具包装设计,事情三年后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回到工艺美校任教。此时的工艺美校以及来到嘉定塔城路校区。在塔城路虽然以及每天有校车,但有些老师也不每天回市区,而会利用把业余韶光利用起来,在办公室互换艺术,再分头回画室创作。而且塔城路的校园也布局集中,人与人的关系也都很近。
余友涵 工艺美校课稿条记
余友涵、丁乙在日后都成为了有名当代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理念早在1990年代就开始在工艺美校的学生中扎根。在传统中国画领域,王守中、万芾、汤哲明、鲍莺等颇有造诣。
展览现场作品从左到右,依次为汤兆基、汤哲明、鲍莺、钱轶士
1995年之后,随着工艺美术行业低潮期的来临,工艺美校将原有的工艺美术类专业合并为工艺雕塑和工艺绘画专业,保留了师资资源及关键硬件,以间隔招生的办法,延续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精髓。为适应市场化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先后开设了装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室内没计、服装设计、打算机图形设计、旅游品设计等当时社会紧缺专业。学校逐步从传统手工艺院校成功转型为艺术设计类院校。
工艺美校西席万芾的花鸟作品
当时上海中等美术教诲呈现上大美院中专部、西岳美校、工艺美校三足鼎立之态,每年专业报考时三所学校都盛况空前。然而,近年来,随着对学历教诲的重视,美术类的中专已风光不再。上大美院中专部几年前已经停滞招生,西岳美校更名为上海市逸夫职业技能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等中学)虽然还在市中央,但也日渐衰落,工艺美校亦是。
黄杨木雕 学生作品
海派工艺美术的转型
2003年上海工艺美校和上海第二轻工业局职业大学合并升格成为高职,成了上海工艺美院。“百年海派工艺美术教诲文献展”除了历史的叙事外,还有一些学生作品的展示;巧合的是,目前刘海粟美术馆三楼“百年上海设计展”,两个有关上海艺术的“百年展”,实在有不少交集。
孙绍波,漫画日记,1980年(“百年上海设计展”展品)
在“百年上海设计展”中“上海设计教诲格局的雏形”部分,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上海印刷学校(1953)、上海市轻工业学校(1956)、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59)、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1960)四所学校入手,从教诲的角度解析上海设计的发展,个中印刷学校培养印刷出版、包装设计人才,轻工业学校侧重产品和美术设计;美专设国、油、雕和工艺美术等系;工艺美校开设玉、漆、木雕和织绣、玩具等专业,为国家出口创汇做事。展览将展示当时学生的毕业作品,个中就包括孙绍波、李守白在工艺美校的学生时期作品。而在1980年后的设计中,也有不少成熟的商业设计作品出自工艺美校毕业生之手。
李守白在工艺美校期间的学生习作,约1980年代(“百年上海设计展”展品)
比较之下,“百年海派工艺美术教诲文献展”虽显得稚嫩,但更看重“工艺美术”与日常生活对的联系,展览在不雅观赏一件件从传统工艺品转变为生活艺术品的过程中,重温工艺美术的变革。同时,也看到了目前海派工艺美术和美术教诲所面临的问题
汇创青春工艺美院服装专业获奖学生作品
21世纪以来,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派工艺美术家当构造发生了重大变革,家当涵盖面加倍广泛,联结着生产、设计、研发、信息、会展、传媒、专利保护、文化艺术、市场营销、教诲等广阔领域,海派工艺美术逐步实现从都邑型家当到创意高端家当的发展。
展览现场,后为李守白作品
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仓平先容,目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完成3年高职的学习后,开放“3+1”模式,也便是给出30个名额进入木版水印、玉雕、砚雕、磁刻、黄草编等事情室随着手工艺师傅学,而除了原来学工艺美术的学生外,也有不少学当代设计的学生也很乐意报名,用一年的韶光,补充自己在专业院校的学习。
展览现场 木板雕刻 梅花喜神谱
2019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成为教诲部、财政部立项培植的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中唯一艺术类院校。未来国家将开放了职业本科的通道,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也将积极申请。目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每年大约招收1500逻辑学生,个中200名来自中专部(工艺美校),工艺美校的学生在完成3年中等美术教诲后直接升入工艺美院读2年,这也是近年来职业美术教诲“贯通”的新办法。
而谈及如今上海中等美术教诲的衰落,仓平也坦言,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迁往南京后,上海美术类的中专在一段韶光支撑起了上海美术专业院校教诲,但在传授教化改革的大潮下,这些学校已所剩无几,工艺美院是目前幸存的之一。近年来上海正在打造国际设计之都,而米兰、巴黎、纽约、东京等被冠以时尚之都,每每有多所独立的美术院校,上海同样也须要一批院校作为“设计之都”的支撑,艺术是潜移默化的,进入高档教诲之前,也要重视中学阶段的熏陶。她也呼吁,美术教诲在本科和附中层面都须要有布局。
展览现场
任务编辑:钱雪儿
校正:刘威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