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黎族姑娘卓书颜:为黎族“旧艺”穿新衣_黎族_传统文化
身穿黎族传统衣饰的卓书颜
黎族女性都爱织黎锦、唱黎歌,卓书颜也不例外。在事情中,她还将这些传统民族技艺玩出了新花样——把黎锦花纹图案融入手提包、装饰画制作中,用黎族竹木乐器演奏盛行歌曲,就连黎族人家常用的藤制厨具、桌椅也被她开拓成了旅游文创产品。
卓书颜认为,黎族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她要通过更有活力、更具张力、更显魅力的“时期表达”,让黎族传统文化“活”起来。
守正
探索传统文化“标准化”之路
卓书颜投身黎族文化家当,在亲友们看来险些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出生于五指山市水满乡水满村落的卓书颜,在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黎族家庭中终年夜。母亲爱跳黎舞,外婆抱着织锦腰机一织便是一整天,年幼的卓书颜跟在她们身后马首是瞻地学,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
七八岁时,卓书颜就已经学会织一些大略图案的黎锦。那时,她以为织黎锦是件特殊好玩的事情,但是还不太理解外婆为什么总念叨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终年夜后外出读书、事情,卓书颜在深圳、新疆等地一待便是十年。离乡的日子里,她靠着上网搜索家乡动态抚慰乡愁。黎族歌舞搬上舞台、长桌宴受游客热捧……盯动手机里弹出的一条条资讯,卓书颜既欣喜又不安。
欣喜的是黎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多人的喜好,不安的是一些资讯中的黎族文化习俗与她的儿时影象相左。“现在有些地方宴客时都爱往长桌宴上铺芭蕉叶,但我记得黎族奥雅(即黎族老人)从小教导我们芭蕉叶不能随便铺。”诸如此类的认知偏差,让卓书颜一度陷入沉思:“什么才是原汁原味的黎族传统呢?”
为理解开这些迷惑,卓书颜2017年7月辞掉事情返回五指山市,一门心思扎进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走村落串户拜访有威望的黎寨父老,四处包罗有关黎族传统技艺的实物与文献资料。卓书颜在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野外调查后,梳理出与黎族传统文化干系的一套资料。
“比如说长桌宴的桌椅、菜品该怎么摆,这些细节我们都整理出来,形成了笔墨和图示,今后再举办相应活动时按图索骥即可。”在卓书颜看来,对传统文化的规范化表达能有效避免文化误读,更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创新
老手艺的“当代化”表达
卓书颜对黎族传统文化的“守正”,来自老一辈的谆谆教诲。而作为一名成长于大众文化背景下的85后女性,她也看到一些年轻人对黎族传统文化缺少兴趣。
“一件传统黎锦衣饰,游客买回去后实在很难找到得当的场合穿出来,一旦被束之高阁,它实在就失落去了生命力。”卓书颜说,她希望能找到黎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让“旧艺”穿上“新衣”。
卓书颜团队用马赛克镶嵌材料设计的黎族图纹
带有黎锦元素的手提包、由马赛克镶嵌材料拼贴而成的黎族图纹、藤竹混编的手工制品……在五指山市区,到卓书颜创办的文化公司转上一圈,你会创造这里俨然便是一个黎族文创产品的小型展览馆,从衣饰、包包、乐器、厨具到墙面装饰,险些席卷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比较游客的“买完就走”,卓书颜更希望能构建出鲜活的旅游消费新场景。
“例如,面对一套黎锦是如何织出来的疑问,我希望游客能走进黎寨,自己去亲自感想熏染。”卓书颜说。为此她组建了一支乡土文化宣扬团队,将民族歌舞、婚俗仪式等传统习俗包装成具有不雅观赏性的舞台效果,让黎寨村落民通过演出活动以及发卖黎锦、山兰酒、竹木用具等产品得到收入。
卓书颜的事情团队里既有老艺人,也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不同年事层在互换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带来出其不虞的效果。“我演奏黎族鼻箫时,团队中的90后成员抱着一把泰西吉他在阁下伴奏,这种跨界互助很奇妙。”拥有数十年黎乐演奏履历的老艺人符亚荣说。近两年来,他常常与卓书颜事情团队中的年轻人到五指山街头或黎寨进行“快闪式”的创意演出,收成了不少人气。这种人气,意味着受众对传统文化的收受接管与理解,进一步架起了文化传承的桥梁。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我们公司学习黎族传统器乐和歌舞演出。经由家长赞许,我们有时会带孩子们去社区、村落庄及景区景点演出。”卓书颜说,她希望孩子们能从不雅观众的现场反馈中感想熏染乐趣,在耳濡目染、亲自实践中爱上黎族传统文化并不断传承下去。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